沛沛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沛沛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口问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
黄帝在闲暇独处的时候,屏退左右之后问岐伯说:我已经学到了九针针术方面的知识,也能判断阴阳顺逆的问题了,对六经也很熟悉,我还想学到一些你从别人的口述中了解的知识。

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
岐伯听罢,忙离开座位,对黄帝跪拜行礼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些知识都是先师口授传给我的。

黄帝曰:愿闻口传。
黄帝说:我很想听一听。

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岐伯回答说:各种疾病的发生,大多是风雨寒暑侵袭的变化,房事不节,喜怒过度,饮食失调,起居无常,以及突受惊吓等原因所引起。这些原因造成体内血气分离而逆乱,阴阳失去平衡,经络之气逆乱而闭塞,脉道壅塞不通,阴阳之气逆乱不顺,卫气滞留于内不能向外散布,使得经脉虚空,气血循行紊乱,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失去平衡最终便导致了疾病的发生。这些论述在医经上没有记载,请让我说明其中的道理。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打哈欠,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岐伯回答说:卫气白天行于人身的阳分,夜间行于人身的阴分。阴气主于夜间,夜间人的主要生命活动是睡眠。阳气主生发而向上,阴气主沉降而向下。因此人在夜间入睡之前,阴气沉积于下,阳气开始入于阴分,但还没有全部进入的时候,阳气引阴气向上,阴气引阳气向下,阴阳相引,于是不停的哈欠。入夜之后,阳气已全部进入于阴分,所以能够安静的睡眠;到黎明时阴气将尽,而阳气渐盛,就会清醒了。治疗打哈欠,应该泻足少阴肾经以抑其阴气,补足太阳膀胱经以助其阳气。

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患呃逆(打嗝),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岐伯说:食物水谷入于胃,经过了胃的腐熟、消化,在脾气的推动之下将精微物质上注于肺。如果胃中素有寒气,饮食水谷进入胃中之后,新生的水谷精微之气与素有的寒气相搏,正邪相攻,二气混杂而上逆,再从胃中逆行而出,而成为呃逆之症。治疗呃逆,可补手太阴肺经,泻足少阴肾经。

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发生唏嘘抽咽的,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岐伯回答说:这是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运行快速而阳气受阻、运行缓慢,甚至阴气亢盛而阳气衰微而造成的。治疗时应该补足太阳膀胱经,泻足少阴肾经。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有时发冷打寒颤,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阴寒之气留滞于皮肤,阴气盛而阳气虚,因此而产生振寒、颤栗的表现。治疗应采用温补各阳经的方法。

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出现嗳气,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岐伯回答说:寒气侵入胃中,扰乱了胃气,胃气不能和降而发生上逆,就成为嗳气。治疗应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另外一说是补足太阳经的荥穴通谷穴。

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打喷嚏,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为荥之误)眉本,一曰眉上也。
岐伯回答说:阳气和利,满布于心中,并上出于鼻,成为喷嚏。治疗应该补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通谷穴,另外一说是针刺眉根的攒竹穴。

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出现了全身无力、疲困解惰的亸[duǒ]症,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岐伯回答说:胃气虚,人体经脉气血不足,筋骨肌肉失于荣养也就解惰无力,这种情况之下,再强行入房,元气大损,气不能马上恢复,就出现了亸症。因其病变主要发生在肌肉之间,治疗时就应该根据病症发生的具体部位,在分肉之间用补法进行针刺治疗。

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在哀伤的时候鼻涕和眼泪都会流出,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
岐伯回答说: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目是诸多经脉汇聚的地方,五脏六腑的经气上注于目,也是经气由上而外泻的通道。口鼻为气之门户。所以悲伤、哀怨、愁苦、忧伤的情绪会牵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皆受影响,继而波及各经脉,经脉的波动使得各条排泄液体的通道尽皆开放,液道开放,所以鼻涕和眼泪会同时涌出。人体中的液体,有灌输精微物质以濡养各个孔窍的作用。因此,眼泪的通道敞开就会涕泣不止,涕泣不止就会导致津液枯竭,津液枯竭会使精气无所灌注,精气无所灌注就会使眼睛看不见东西,所以称为“夺精”。治疗此症可补天柱穴,穴位在足太阳膀胱经脖子两边的发际处。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有时常叹息,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岐伯回答说:过于忧思会造成心系拘急,心系拘急就会使气道受到约束,受到约束就会使气行不畅,因此深长地呼吸才能使得气机得以舒缓。治疗应补手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并采用留针法。

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流口水, 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岐伯回答说:饮食水谷进入胃中,胃中有热,胃中的寄生虫因受热而蠕动,就会使胃气迟缓,胃通于口,胃气迟缓使得舌下的廉泉穴开张,而使口水流出。由于足少阴肾经上连于廉泉穴,故治疗针刺足少阴肾经以补肾水。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发生耳鸣,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岐伯回答说:耳是人身宗脉聚集的地方,若胃中空虚,水谷精微供给不足,则宗脉无以为养,脉中亦空虚,宗脉虚则阳气不升,精微不得上达,入耳的经脉气血不得充养而耗伤,而致耳中鸣响。治疗时应在足少阳胆经的客主人穴(即上关穴)及位于手大指爪甲角的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以补法针刺。

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有时自咬其舌,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岐伯回答说:这是厥逆之气上行于头,随各脉各行其位导致的。少阴逆气上达就会咬舌,少阳逆气上达就会咬脸颊内部,阳明逆气上达就会咬嘴唇。治疗应根据主病在何经,采用补的针刺手法。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补足外踝下留之。
以上提到的十二种病邪,都是邪气侵入孔窍所致的病症。而邪气能侵入这些部位,都是由正气不足引起的。凡是,上焦气不足的病症,就会使得脑髓不充,有空虚之感,耳鸣,头部支撑无力而低垂,双目晕眩;中焦气不足,二便不调,肠中鸣响;下焦气不足,两足微弱无力而厥冷,心中窒闷。治疗以上各症,应该用补法针刺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足外踝后部的昆仑穴,要留针。

黄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说:上述的各病如何治疗呢?

岐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别本作盛)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趾间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岐伯回答说:肾气不足引起的打呵欠,应该补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肺气不足引起的呃逆,应补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哽咽,原因是阴盛阳衰,所以治疗应补太阳膀胱经,泻足少阴肾经。发冷打寒颤,治疗应补各阳经。嗳气,治疗应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打喷嚏,治疗应补足太阳膀胱经。肢体懈怠无力,根据其发病部位,补分肉间。流涕泪,治疗可补足太阳膀胱经挟项的天柱穴,挟项,指后颈正中两旁的发际处。叹气,治疗可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少阳胆经,要留针。流口水,治疗可补足少阴肾经。耳鸣,治疗可补足少阳胆经的客主人穴(即上关穴)、手大指指甲上与肉相交处的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自己咬舌头,观察主病所在之经,用补的方法。目眩,头不能上抬的,治疗可补足外踝下的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穴,要留针。痿厥,心闷,治疗可刺足大趾间上二寸处,要留针,另一种说法是可刺足外踝下的昆仑穴,要留针。





云浮沛沛软件开发服务中心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