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沛沛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腹中论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黄帝问道:有一种心下的腹部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

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岐伯说:可用鸡矢醴来治疗,一剂就能见效,两剂病就好了。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黄帝说: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岐伯说:这是因为饮食不节制,所以病有时复发。这种情况多是正当疾病将要痊愈时,而又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因此鼓胀就会复发。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黄帝说:有一种胸胁胀满的病,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这种病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岐伯说:这种病的名字叫“血枯”,得病的原因是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出血的病(包括:鼻出血、便血、吐血等),使内脏有所损伤,如果这样的人不知自我养护,在醉后肆行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经闭止而不来(男子则无精液)。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用什么方法使其恢复呢?

岐伯曰: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岐伯说: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茜草,二药混合,用麻雀蛋浆调和做成药丸,大小如小豆,每次服五丸,饭前服药,用鲍鱼汁送服。这个方法可以通利肠道,补益损伤的肝脏。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黄帝说:病有小腹坚硬盛满,按压上下左右都很坚硬像有根,这是什么病呢?可以治疗吗?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岐伯说:病的名字叫“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黄帝说:伏梁是怎样引发的呢?

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岐伯说:小腹腔内充满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能治愈,诊治每因切按而致死。

帝曰:何以然?
黄帝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为出之误)鬲,侠(《太素》作使)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岐伯说:伏梁病发的部位,在肚脐以下为小腹及二阴,切按则使脓血下出;在肚脐以上是胃脘部,切按则上迫胃脘,出横膈,使胃脘发生内痈。此为根深蒂固的久病,故难治疗。一般地说,这种病生在脐上的为逆症,生在脐下的为顺症,不可切按,以防其夺命。关于本病的治法,在《刺法》中有所论述。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黄帝说:有人身体臀部、大腿、小腿部位都发肿,且环绕脐部疼痛,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岐伯说:病的名字也叫“伏梁”,这是由于受到风寒所致。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膜,肓膜的根源在脐下气海穴,所以绕脐而痛。这种病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发生小便涩滞不利的病。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黄帝说:先生屡次说患“热中”、“消中”(即中消,发于胃部的消渴病)病的,不能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也不能用芳香类药草和金石类药物,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草药物能使人发狂。患热中、消中病的,多是富贵之人,现在如禁止他们吃肥甘厚味,则不适合他们的心理,不使用芳草、金石药物,又治不好他们的病,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我愿意听听你的意见。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岐伯说:芳草药物气多香窜,金石药物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急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黄帝说:富贵之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曰: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属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岐伯说:因为这种人平素嗜食肥甘厚腻而生内热,热气本身是剽悍的,药物的性能也是这样,两者遇在一起,恐怕会损伤人的脾气,脾属土而恶木,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在甲、乙日肝木主令时,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黄帝说:好。有人患胸肿、颈痛、胸腹胀满,这是什么病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岐伯曰:名厥逆。
岐伯说:病名叫“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岐伯说:这种病如果用艾灸便会失音,用针刺、砭石就会发狂,必须等到阴阳之气上下相合,才能进行治疗。

帝曰:何以然?
黄帝说:为什么呢?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岐伯说:上本为阳,阳气又逆于上,重阳在上,则有余于上,若再用灸法,是以火助火,阳气更加亢盛耗损阴液,阴液不能滋养喉咙就会发生失音;若用砭石、针刺,阳气随刺外泄会导致阳气亏虚,阳气无法滋养心神就会发狂;必须在阳气从上下降,阴气从下上升,阴阳二气交并以后再进行治疗,才可以获得痊愈。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黄帝说:好。妇女怀孕且要生产是如何知道的呢?

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岐伯说:月经绝但不见有病脉,就可以诊为妊娠。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黄帝说:有病发热而兼有疼痛,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䐜胀而头痛也。
岐伯说:阳脉是主热证的,外感发热是三阳受邪,故三阳脉动甚。若人迎之脉,一倍于寸口脉,是病在少阳;二倍于寸口,是病在太阳;三倍于寸口,是病在阳明,从阳明传入于阴经。病在三阳则发热头痛,病在三阴则腹部胀满,所以病人有腹胀和头痛的症状。

帝曰:善。
黄帝说:好。





Copyright © 沛沛网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