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临江仙》

沛沛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沛沛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沛沛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沛沛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沛沛本篇当为宋室南迁、作者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端午感怀而作。时节、处所、国事、境况,使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屈原当时的遭遇,内心里发出强烈共鸣。上片起句着题,切端午屈原事,次句感叹时序匆促、异乡羁旅,“榴花”插入往年高会观舞盛况,惜乎无人知此,喟叹弥深。“满帘风”,见出情怀激越。
沛沛下片感叹自己身出江湖、老大无用。首句仍显示五月蜀葵红似火,但这次进而“凝笑”人了,作者心潮逐浪高,从愤而恨了。蜀葵似乎探头笑语:朝廷不思抵抗,你为什么不为主抗金,不横戈跃马驰疆沙场呢?在无可奈何中,作者要借酒浇愁,但一举杯又联想到祭奠屈原,心随屈原去汨罗了。呼应开端,关念国事情悰贯注于笔端。

沛沛词一开头,吐语挺拔,一语惊人。“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志。他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陈与义因《墨梅》诗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现在流落江湖,“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没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动。“节序匆匆”的感触,“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作者情绪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沛沛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咏的,“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同调。“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情绪的激荡,促使词人对诗人屈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沛沛元好问在《自题乐府引》中说:“世所传乐府多矣,如……陈去非《怀旧》云:‘忆昔午桥桥下(应作上)饮……’又云‘高咏楚辞酬午日……’如此等类,诗家谓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乃能赏之。”以此词而论,吐言天拔,豪情壮志,意在言外,确如遗山所说“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读者从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从对“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浩叹中,从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可以领略到词人“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黄升说《无住词》“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句妙词选》卷一),指的也是这种悲壮激烈的深沉格调。

《临江仙 ·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沛沛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沛沛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沛沛忆昔日洛阳桥聚会宴饮,到会在坐多是豪杰英雄。月影好像河水静静流去。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面,不停吹奏笛子直到天明。二十多年岁月犹如一梦,身躯虽健在但令人心惊。闲登上阁楼看雨后初晴。想那古今多少兴亡事迹,不如听三更犹唱的渔歌。

沛沛此词是北宋文人陈去非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阕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阕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沛沛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沛沛上阕忆旧。“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樣。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沛沛下阕感怀。“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在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做官后,曾遭谪贬;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两句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馀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这句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沛沛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阕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南歌子 · 塔院僧阁》

沛沛矫矫千年鹤,茫茫万里风。阑干三面看秋空。背插浮屠千尺、冷烟中。 林坞村村暗,溪流处处通。此间何似玉霄峰。遥望蓬莱依约、晚云东。
沛沛

《夏至日与太学》

沛沛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蘋,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沛沛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

沛沛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沛沛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沛沛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沛沛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沛沛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沛沛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沛沛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沛沛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沛沛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沛沛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沛沛今年二月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又安于穷困。我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俊逸!

沛沛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
沛沛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与智老天经夜坐》:“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
沛沛“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就对仗来说,此联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为“宋朝警句”。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六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来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韩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对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面上的工稳,而着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面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

《春寒》

沛沛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沛沛

《登岳阳楼》

沛沛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沛沛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沛沛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沛沛白头吊古霜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沛沛

《襄邑道中》

沛沛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沛沛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沛沛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沛沛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沛沛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沛沛《襄邑道中》是南宋诗人陈与义诗作之一,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雨晴》

沛沛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沛沛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沛沛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沛沛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沛沛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沛沛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沛沛趁雷雨後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後的新晴。
沛沛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沛沛《雨晴》由宋代诗人陈简斋于宣和五年(西元一一二三年)所作,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沛沛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後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後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沛沛首联、颔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喩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喩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後三字都用比喩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喩前後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沛沛颔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後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沛沛颈联「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雨後微凉引起睡意,雨後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沛沛尾联「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衹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後的新睛。
沛沛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後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云浮沛沛软件开发服务中心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