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严先生祠堂记》
沛沛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沛沛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沛沛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沛沛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预言天命所归的《赤伏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与光武帝同床而卧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后来又归隐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隐居,清操自守,鄙弃禄位,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沛沛在《盅》卦的“上九”爻(yáo)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沛沛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
沛沛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沛沛《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约写于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时期。文章短小精悍,仅二百多字。主题明确,议论充分,节奏明快,感情充沛。它虽不似作者自己写的《岳阳楼记》那样浩瀚雄浑,也不似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纤巧明丽。但却以诚挚质朴的情愫,使人为之感动。
沛沛严先生指东汉文士严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详。会稽馀姚人,少年时与汉光武帝刘秀是要好的同窗。刘秀起兵,严光积极帮助,及刘秀称帝,严光却隐姓埋名,垂钓于富春江畔,光武帝多次延聘,二人尝同床共卧,畅叙达旦,然而严光仍不为所动,宁愿退隐于富春山。后人皆称颂严光高风亮节,不为高官厚禄所动。
沛沛范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间被贬谪至睦州(相当于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始建严先生祠,使其后人奉祀,并作此记。纪念严先生的高风千古的同时也记托自己从政上的挫折无奈。
沛沛文章一开始交待出“先生,光武之故人也”。仅八个字,便把两个人物及他们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地告诉读者。“相尚以道”仅仅四字,开宗明义,点明主题,并以此统领全篇,可谓惜墨如金之至。
沛沛“道”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品格操守以及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长期为人们所称道和推崇。下面作者以鲜明的节奏,紧扣“相尚以道”的主题,分三层逐次展开论述。作者把严子陵与光武帝两两对照、相互映衬,在突出严子陵的同时,使“相尚以道”的主题得以深化。
沛沛“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两句问话,道出严子陵、光武天下无人可比的两种性格:光武是君临天下,统治万民的一国之尊,严子陵则是放浪不羁,藐视权贵的一介寒儒。然而子陵之于光武能“以节高之”,表现了自己不事权贵的高尚操守;光武之于严子陵,亦可“以礼下之”,表现了一个开国之君礼贤下士的博大胸怀。这是他们“相尚以道”的具体体现。文章至此为本段的第一层。
沛沛这里的两个反问句,勾勒出了两个性格、地位迥异的人物形象。《后汉书·光武记》中记载,建武元年“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自关中奉赤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囚夷云集龙斗野,囚七之际火为主。’”光武得符,后果登帝位。其“乘六龙”,“臣妾亿兆”是何等宣赫。相传地上的要人在天上都有与之相应的星宿。据说,严子陵与光武共卧,子陵将脚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奏有客星犯帝座甚急,以为不祥,光武却笑着说:“我不过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而已。”以后严子陵归隐江湖,“泥涂轩冕”,这又是何等清高。“相尚以道”正是对他们二人关系的高度概括。
沛沛下面作者以《易》上的爻辞,为二人的交往找到理论依据,对他们各自的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严子陵能在“众方有为”之际,在众人奔走钻营的情况下,“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光武帝则能以“阳德方亨”的得意时刻,不逞骄奢、虚怀若谷,“以贵下贱,大得民也”。这对一个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实为难能可贵。此为第二层。
沛沛在对事实和理论加以阐释之后,作者直接发表议论“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两两对照,犹如工整匀称的对仗句式,音韵铿锵,使二人“相尚以道”的关系在优美的文字之间得以升华。至此为本段的第三层。
沛沛逐层论述之后,总论一句:“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指出严子陵与光武帝的交谊对世人的教益和影响,可以使贪者廉,弱者强,这是有很大教化作用的。
沛沛至此,不仅将严先生的为人品格,及他与光武“相尚以道”的交谊写足。同时,所以“构堂而奠焉”的初衷也如水到渠成一般,尽在其中。
沛沛文章以歌颂严子陵人品的歌辞作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作者把读者的视线,从祠堂引向无限广大的天地之间。严先生的高风亮节,飘于苍莽云山之间,荡乎浩浩江水之上,世代相传,与高山流水长在。开阔的意境,深远的旨趣,隽智的文字,使读者在怀念先生之风的同时,产生无尽的联想。全文从介绍严子陵的身份起笔,以赞颂子陵的高风亮节收束,整个文章前后遥相呼应,一气呵成,气势不凡,别有一番神韵。
沛沛作品行文质朴,不事雕琢,犹如严先生拙朴的人品;文字明白晓畅,但并非枯燥无味,这又如严先生含蓄深沉的性格。外部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
沛沛范仲淹生活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日趋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目标自警。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他于庆历年间主持变法,不久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又因议论朝政,屡遭谪贬,一生郁郁不得志。这篇《严先生祠堂记》通过对严子陵、汉光武帝之间“相尚以道”的交谊的赞颂,表现了他对明君贤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时透出政治上失意之人的淡淡惆怅。
《岳阳楼记》
沛沛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沛沛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沛沛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沛沛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沛沛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沛沛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沛沛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巴陵郡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过去一切废弃的事情,都重新兴起。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加过去旧的规模,刻制唐代贤人和现代人的诗赋在楼上,嘱咐我做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沛沛在我看来,巴陵郡的盛景,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一望无际,早晨的光辉和晚上的美景,有万千的气象,这就是岳阳楼的大景观,前人的叙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这里北面通到巫峡,南面极尽潇湘一带,被降职的官吏、诗人墨客,多到这里来聚会,观览景物的心情,难道没有不相同的吗?
沛沛当那久雨霏霏落下,一连几个月不断。阴冷的风狂吹怒叫,污浊的水浪横在空中;日月星辰隐没了光辉,山岳潜藏起形迹;商人旅客不能外出,船上的桅杆倾倒、橹桨损坏;傍晚时天色一片昏暗,耳听的老虎啸叫,猿声悲啼。这时登上岳阳楼,则有远离都城,怀念故乡,忧虑别人诽谤,害怕众人嘲讽的种种思绪,满目凄凉,感慨到了极点,心中无限悲伤起来了。
沛沛至于那春风清和,春景明媚,湖中波平浪静,上下天光明亮,万顷湖面一片碧绿。沙鸥飞翔云集,锦色的鱼儿在水中游泳,岸上的芷草、汀洲的兰花,显得郁郁青青。有时长烟横在空中,明月照耀千里,湖面波光闪耀,像金子一样发光,有时月亮在平静湖水中的影子像一轮沉入水中的玉璧,湖上渔人对歌,你问我答,这样快乐的情景,怎么会有穷尽呢?此时登上岳阳楼,则心旷神怡,心情舒畅,人生的荣华富贵,失意受辱都忘掉了。对着美景把酒痛饮,觉得其乐无穷,喜气洋洋了。
沛沛哎呀!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和个人的得失而欢喜或悲伤。在朝庭上做高官,则忧虑人民;处在江湖远方,就担心君王。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纔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吧!」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沛沛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沛沛《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文正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西元一〇四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沛沛《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沛沛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沛沛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範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沛沛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沛沛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沛沛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倣,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沛沛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沛沛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文正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文正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陞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喫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御街行 · 秋日怀旧》
沛沛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沛沛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沛沛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沛沛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思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沛沛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阕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震峰居《草堂诗馀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阕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易安《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纔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沧溟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可谓佳评。
沛沛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一叶落而知秋」,词人先从落叶写起。枯黄的落叶轻盈落在地上,声音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听到这些轻细的声音,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寒声碎」一句,词人意在告诉读者这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词人通过开头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词人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词人本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刚毅男子,然而,在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触发他内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来就抒写了词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洁如练,可惜意中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赏良辰美景,实在令人惆怅不已。此时感情的激流汹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于是,词人在下阕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倾吐愁思。
沛沛词的下阕抒写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幽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因见不到思念的人儿,词人只好借酒浇愁,可愁到深处,已是肠断,酒也无法来麻醉,酒尚未饮下,已先化作了眼泪。比起入肠化泪,更进一层,足见词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浓浓的愁苦本已侵扰着离人,可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与室外月明如昼两相映衬,自然更添凄凉,倍加酸楚,使人无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头,寂然凝思,黯然神伤。「谙尽孤眠滋味」中的「谙尽」与上阕的「年年」遥相呼应,再次说明愁绪由来已久。词的下阕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
沛沛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文正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文正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沛沛这首词上阕写景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下阕抒情为主,通过写作者长期客居他乡,不免被如素练般的月光感发出阵阵思愁,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末尾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作结,把思妇对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词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历来的评词者均认为此词情景两到。另外,词中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江上渔者》
沛沛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沛沛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沛沛
沛沛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沛沛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沛沛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沛沛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渔家傲 · 秋思》
沛沛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沛沛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沛沛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沛沛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沛沛《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过去认为是其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而实际查找文献考订发现其实是在庆州写的。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文正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东坡、辛稼轩等也有影响。
沛沛范文正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沛沛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沛沛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东坡、辛稼轩等也有影响。
沛沛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沛沛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十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沛沛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髮征夫泪」,这十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沛沛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文正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髮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沛沛「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馀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沛沛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沛沛词是范文正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文正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文正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文正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沛沛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沛沛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沛沛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苏幕遮 · 怀旧》
沛沛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沛沛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沛沛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沛沛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沛沛这首词在别本中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上阕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云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阕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曲。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层刻画,反言愈切。煞拍酒化为泪,消愁之物反酿成悲戚之情,最为警策。前人颇诧异镇边帅臣「亦作此消魂语」。《左菴词话》解释说:「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此说可谓得之。
沛沛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沛沛上阕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手两句,即从打出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葉地」,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沛沛「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廊而多彩的秋色图。
沛沛「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沛沛整个上阕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沛沛过阕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沛沛「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它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楼高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抒情融为一体。
沛沛「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沛沛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他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