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一落索》

沛沛谁道秋来烟景素。任游人不顾。一番时态一番新,到得意、皆欢慕。 紫萸黄菊繁华处。对风庭月露。愁来即便去寻芳,更作甚、悲秋赋。
沛沛

《书幽芳亭记》

沛沛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沛沛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馀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沛沛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称之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沛沛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自己长期在外做官,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热茶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兰花被世人认为是国香,当权者却说“芳兰当门,不得不除”,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吧!

沛沛《书幽芳亭记》为黄庭坚所作的一篇堪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文。但由于前者被选入中学教材,广为人知;而黄庭坚本人以诗名世,他的散文创作被掩盖了。黄庭坚此文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沛沛中国古代历来有“芳草美人”的传统。这是典型的类比手法:以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周敦颐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黄庭坚此文则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沛沛作者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楚之逐臣”是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种兰、佩兰、赋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黄庭坚指出兰与君子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话的精警,可与“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沛沛作者特意点出这两点,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中,最能见出君子的品格。在第一种环境下,君子尚未成名,无人赏识,要耐得住寂寞;在第二种环境下,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遁世无闷”句,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初九日: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孔疏》:“遁世无闷者,谓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不见是而无闷者,言举世皆非,虽不见善而心亦无闷。上云遁世无闷,心处僻陋,不见是而无闷,此因见世俗行恶,是亦无闷,故再起无闷之文。”《易·大过》《象传》:“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孔疏》:“明君子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遁乎世而无忧,欲有遁难之心,其操不改。凡人则不能然,惟君子独能如此。”可见,只有君子才能在这两种环境中卓然挺立。“含章”句,亦出自《易经》。《易经》第六三章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章,即文采,也就是美德。含章,即藏善,韬光养晦,保养美德。贞,正。含章可贞:蕴含美德,心地守正。时,时机。成,居功。君子应耐心等待最佳时机再行动。含蕴秀美,品德坚贞;如为天子做事,不要居功,则有善终。黄庭坚在这里又一次赞扬君子立身处世的特点:一是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就像兰花,平时与其他花草混处,香味不明显。二是把握时机。君子一旦有机会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如兰花,一阵清风吹过,香气芬芳,远近皆知。
沛沛接下来,作者特意比较了兰与蕙的不同,指出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兰与蕙的栽培环境相同,但两者有花之多少与香味远近不同。“一干一花而香有馀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花少,则含蓄,不张扬;香味远,则有真才实学,内蕴丰富。作者还指出,“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椒,一种香味浓烈的常见草本植物,此处指庸碌之辈。士大夫虽然品德修养不如君子,但较之庸碌常人,又已远甚。可叹的是,椒居然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当门”,指当权者。当权者昏庸,不能辨别蕙与椒,更无法赏识那含蓄的、清幽的兰了。所以,那些品节高尚的“山林之士”,纷纷远离当局,“往而不返”了。在这里,作者寄予了深沉的世道感叹。
沛沛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周敦颐《爱莲说》就说:“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也说:“兰似君子。”此文写于他贬居戎州之时。戎州有山名兰山,上有野生兰花。他将之移植于院中,建一小亭,名为“幽芳亭”。在北宋党争中,黄庭坚属苏轼党,屡遭新党打击。但是,他并无怨恨詈骂之词。苏轼称赞他:“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答黄鲁直书》)评价高得不能再高了。黄庭坚将居处先后命名为“任运堂”、“槁木庵”,表现了他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他为人“内刚外和”,有如兰花,含蓄,不张扬,内蕴深厚,讲求气节。他的诗也反复吟咏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如《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答李康文》《和答刘中叟殿院》《寄晁元中十首》《寄傅君倚同年》《次韵答黄与迪》等诗。他还亲手书写了唐韩伯庸的《幽兰赋》,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佳作。
沛沛黄庭坚学识广博,善用典故。他提倡广泛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在这篇短文中,黄庭坚随手引用《易经》《离骚》,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

《千秋岁》

沛沛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沛沛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沈海。
沛沛秦少游被贬官,曾经在梦中作词,词中说:“醉卧在古藤树荫下,了然不知南北。”(友人秦观)竟于元符庚辰年在光华亭中去世。崇宁甲胄年间,我来到宜州,途中路过衡阳。我看了秦观的遗迹,开始追和他的《千秋岁》一词。
沛沛还记得,在小园边的百花丛外,我们一同退朝。马儿飞驰,马头的玉饰敲击作响。宴会上,歌声像云,在羽扇旁萦绕,舞蹈像风,在丝带间回旋。急促的鼓声突然停歇,杯盘放得乱七八糟,我们仍相对欢笑。
沛沛就算挥洒泪水,我们又怎能再会?只得醉卧在如伞盖般的藤阴。友人离去了,唯有词空空地还在。朝中的美宴不复,我们四人的郊游的时光也不再。再感慨,愁绪如万顷波涛中的小珠,沉入深海。

沛沛《千秋岁·苑边花外》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追和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词,用秦观词韵,是作者悼念故人秦观的作品。该词回忆词人与友人秦观过去的欢乐日子,又写友人离去后自己的悲伤,沉痛伤感,饱含词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沛沛该词的上阙写朝为官时的欢乐。开头两句从退朝以后说起:“飞骑轧,鸣珂碎”,写出了他们退朝以后联骑奔驰的快意情状。“齐歌”两句写他们公余之暇的征歌逐舞,有动听的歌声,有婀娜的舞姿。他写这些,主要是表现他们得意时期的深契豪情。“严鼓断”两句里,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酒酣耳热之际,会纵谈国家大事,会谈诗论文,如果有他们的老师苏东坡在座的话,气氛会更加活跃,一定是庄谐杂出,议论风起。可惜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章执政,元祐党人都被贬官,他和秦观等人观连遭贬谪,不复相见。
沛沛词的下片写词人对秦观的沉痛悼念。“洒泪谁能会”表明自己的哀苦心情没有人能够领会。他是悼念秦观,实际上也是自悲自悼。秦观已死,坟有宿草,而他仍奔赴贬所途中。他追和秦词的次年亦即崇宁四年九月三十日,死于宜州。“醉卧藤阴盖”,用的是秦观《好事近》词中的句子。由秦观的词,想到了秦观的死,他感叹“人已去”而“词空”,言外之意是对秦观之死,表示痛惜。“兔园”两句里,更强烈地表露出他的痛惜心情。“高宴”之所以“悄”,“英游”之所以“改”,是因为秦观已不人间。他赞赏秦观的学识与才华。秦观之死,对他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交谊深厚的朋友,秦观死的时候才五十一岁,是无情的政治风波吞没了他的生命。“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秦观的死,使他感慨百端。这是全词的警句,集中地表现出他的沉痛情绪。
沛沛这首追和秦观的《千秋岁》词,是非常老成的作品。感情深沉郁勃,上片的欢乐,与下片的悲愤,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政治局面的重大变化,从中抒发出悼念故人的深情,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切身之痛。

《千秋岁》

沛沛世间好事。恰恁厮当对。乍夜永,凉天气。雨稀帘外滴,香篆盘中字。长入梦,如今见也分明是。 欢极娇无力,玉软花敧坠。钗罥袖,云堆臂。灯斜明媚眼,汗浃瞢腾醉。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
沛沛

《千秋岁 · 次韵吊高邮秦少游》

沛沛江头苑外。常记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讴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藉草犹相对。
沛沛洒涕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惊涛自卷珠沈海。
沛沛

《南乡子》

沛沛黄菊满东篱。与客携壶上翠微。已是有花兼有酒,良期。不用登临恨落晖。 满酌不须辞。莫待无花空折枝。寂寞酒醒人散后,堪悲。节去蜂愁蝶不知。
沛沛

《南乡子 ·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沛沛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沛沛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沛沛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沛沛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沛沛《南乡子·诸将说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词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全词用语质朴,感情真挚,豪放中隐隐有一股凌厉之气。

沛沛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沛沛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沛沛“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词人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沛沛下阕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沛沛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南歌子》

沛沛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论文思见老弥明。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 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雨馀风急断虹横。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
沛沛

《南歌子》

沛沛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沛沛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沛沛浓绿的槐叶低向明窗室中有些发暗,艳红的石榴花盛开光彩耀眼明。美人邀我稍作停留不必远行。无奈行期已到烟雨迷漾中画船扬帆轻轻。
沛沛只见她柳眉伴着离歌紧皱,梨花面容有泪流倾。离别的情景确实不像初见时的欢乐之情。今夜月光明照的江上我在船中酒醉刚刚清醒。

沛沛《南歌子·槐绿低窗暗》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赠妓的词作。词写作者同歌女离别在即、行船将发,两人难分难舍、无限凄楚的离别之情。上片写离别出发前的初夏景色,用“暗绿”“明红”的景色形成对比,渲染别离氛围;下片写凄楚难舍之情。

沛沛该词写离别。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作者先从写景人手,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所以室内显得昏暗,而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两人此刻的心情没有明说,却以室内黯淡的气氛来曲折地反映。
沛沛离别在即,难舍难分,“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在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就在这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
沛沛该词系双调,下片格式与上片相同。“柳叶”两句,承上片“无奈”而来,由于舟行在即,不能少留,而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真是“悲莫悲兮生别离”。“柳叶”两句,写临行饯别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这里运用比喻,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别时”句又一转,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临行时的心情更加沉重。
沛沛末句略同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悬想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皓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之中,如此写法颇具蕴藉含蓄之致。

《咏雪奉呈广平公》

沛沛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沛沛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沛沛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沛沛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沛沛

《品令 · 茶词》

沛沛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沛沛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沛沛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沛沛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沛沛《品令·茶词》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该词把作者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新鲜具体,既表现出作者对茶的喜爱之情,又蕴染着他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巧妙贴切,耐人品味。

沛沛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沛沛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沛沛作者在《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一词中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沛沛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沛沛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沛沛

沛沛大暑这天,黄庭坚去到友人家听人吹笛,这美妙的笛声如清风吹来,既解暑又不乏悠闲的情致。

《定风波 · 次高左藏使君韵》

沛沛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沛沛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前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沛沛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沛沛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沛沛此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全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沛沛《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沛沛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沛沛下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沛沛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寄黄几复》

沛沛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沛沛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沛沛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沛沛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沛沛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沛沛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沛沛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沛沛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髮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沛沛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西元一〇八五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山谷为几复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时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山谷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
沛沛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幹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沛沛「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沛沛「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王若虚《滹南诗话·巻下》:「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类似「剽窃」的情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沛沛「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子安《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少游《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黄山谷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沛沛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张柯山称为「奇语」,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可惜的是何以「奇」,「奇」在何处,他没有讲。其实,正是黄山谷这样遣词入诗,才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沛沛任子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誌铭》所载,黄几复于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休文《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摩詰《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少陵《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喫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沛沛其实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少陵《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义山《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沛沛晚唐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切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欧阳文忠有意学习,在《送张至袐校归庄》诗里写了「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意(参看《诗话总龟》、《存馀堂诗话》)。黄山谷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沛沛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对照的。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对照中显示出许多东西。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相会」,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孟东野《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下句对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把酒欢会;情,则洋溢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
沛沛「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
沛沛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沛沛「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黄山谷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沛沛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髮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念奴娇》

沛沛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沛沛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沛沛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彷彿披上了新绿的衣服。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
沛沛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万里,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孙郎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

沛沛宋哲宗绍圣年间,黄山谷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改移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据任渊《山谷诗集注》附《年谱》,宋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〇九九年)八月十七日,黄山谷与一群青年人一起赏月、饮酒,有个朋友名叫孙彦立的,善吹笛,月光如水,笛声悠扬。于此情此境中,黄山谷援笔写下这首词。

沛沛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沛沛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沛沛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沛沛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
沛沛「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庾元规在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庾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
沛沛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沛沛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沛沛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黄山谷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他的诗词创作中。

《戏呈孔毅父》

沛沛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沛沛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沛沛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沛沛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沛沛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那位孔方兄早向我发出了绝交的文书。我以笔墨谋生,博取功名利禄,钻研不息的文章,但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我纵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文章也被人视为无益于世,跟蜘蛛网上缀着的露珠又有何两样。朝廷下诏将我召入京城,却随意封我一个校书郎、著作郎这样位卑言轻的职务,我也只能登上马车问候别人身体怎么样了。突然想到与你同在江西之时,同宿僧寺,同桌而餐,虽清贫但惬意无穷。做这贫苦清寒的官,还不如你我在梦中随那南飞的秋雁,回到东湖,过那自由悠闲的归隐生活啊。

沛沛这是一首自嘲诗,全诗虽仅八句,却写了四层意思。首二句写自己的贫贱,三、四句论文章应以经世致用为贵,五、六句转写当前仕途生活的无聊,末二句突然想到江湖的野趣。四层意思,看似不相衔接,但实际上层层相扣,与作者仕途失意的主旨贯穿始终。此诗多用典故,联想奇特,情趣诙谐,再加之有意以律诗的变格来作古诗,句法变化多端,颇见功力。

沛沛开头两句就写得很别致。韩愈的《毛颖传》将毛笔拟人化,为之立传,还说它受封为管城子。作者不明说自己靠着一支笔杆子立身处世,既升不了宫,也发不了财,而是精心选择了四个本无关联的典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新颖奇特的联想。笔既然称“子”,就可以食肉封侯;钱既然称“兄”,也就能够写绝交书。他将自己富贵无望的牢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非但不显得生硬,还产生了谐谑幽默的情趣。
沛沛三四句承上作进一步阐述,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赏识,在自嘲中寓有自负的意味。丝窠缀露珠,用清晨缀附于蛛网上闪闪发亮的露水珠子,来比喻外表华美而没有坚实内容的文章。构想新奇动人。
沛沛五六句转入当前仕宦生活的自白。这两句诗不单纯是记实,同时也在用典。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中谈到,梁朝全盛之时,贵家子弟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却担任了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以致当时谣谚中有“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的讽刺语。这里套用成语,说他受任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也跟梁代那些公子哥儿们一样,仅能登上车子问候别人身体如何罢了。诗意表面上说他尸位素餐,其实是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
沛沛仕宦既不如意,富贵又无望,于是逼出了最后两句的追思。这是诗人在内心矛盾解脱不开的情况下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不直说退隐,却写对往事的追忆,也给诗篇结尾添加了吞吐含茹的风韵。
沛沛这首诗抒写不得志的苦闷,却采用了自我嘲戏的笔调,感情上显得比较超脱,而诗意更为深曲。不明了这一点,反话正听,把作者真看成一个对功名事业毫不婴心的人,则会误解这一诗篇。文字技巧上的最大特点是善用典故,不仅用得自然贴切,还能通过生动的联想,将不同的故事材料串联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意象,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望江东》

沛沛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沛沛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沛沛站在西岸向东岸眺望,视线被如烟似雾的树林隔断,看不到江东路上走来的情人。我想只有在梦中往来相会,才不怕被江水阻拦。灯下写了无数封情书,但想来想去找不到传递的人。即使想托付鸿雁传信,可是已是秋末了,时间太晚了。

沛沛这是黄庭坚因党祸迁徙至西南时,写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作。语言平实而悲怨深沉,空灵浑成,是典型的北宋词面目。此词以长江为抒情纽带,于西头而望江东路,烟树相隔,无法看清,这是心理上的距离。此望原本是肉眼“望不见”的,故意进行强调,突出西南迁徙的无可奈何及东归无望的痛楚。不可望而托诸魂梦,翻出一意。梦不怕江拦,正是晏几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的另一种表述,可见望江东的决心与痴情。
沛沛灯前写信,又是一种望江东的方式,但写了无数封书信,却无人传递,徒劳牵挂而已。于是想到托大雁传书,即使找到了雁,又逢秋暮,大雁南飞,不可能捎信去江东。百般无奈,庶几令人绝望。短短小令,四个层次,四个转折,由“望”而一气贯下,则有万般不可“望”处,此种陷入绝境的情形,非亲身经历不能道。妙在以客观和超然的笔调,曲折地记下心路历程,似淡实浓,似浅实深,妙在终未说破。

沛沛这首词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似,表现了梦幻与现实的矛盾。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沛沛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首句开门见山,交代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在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在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阑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阑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做。
沛沛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画,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庸“算”、“直绕、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沛沛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书写相思之情,全词明朗率真、情真意切,确乎具有民间词的意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全词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通过多种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离情。

《木兰花令》

沛沛黔中士女游晴昼。花信轻寒罗袖透。争寻穿石道宜男,更买江鱼双贯柳。
沛沛竹枝歌好移船就。依倚风光垂翠袖。满倾芦酒指谐围,相守与郎如许寿。
沛沛

《木兰花令》

沛沛东君未试雷霆手。洒雪开春春锁透。帝台应点万年枝,穷巷偏欺三径柳。
沛沛峰排群玉森相就。中有摩围为领袖。凝香窗下与谁看,一曲琵琶千万寿。
沛沛

《木兰花令》

沛沛 新年何许春光漏。小院闭门风日透。酥花入坐颇欺梅,雪絮因风全是柳。
沛沛使君落笔春词就。应唤歌檀催舞袖。得开眉处且开眉,人世可能金石寿。
沛沛
沛沛

《木兰花令》

沛沛黄金捍拨春风手。帘幕重重音韵透。梅花破萼便回春,似有黄鹂鸣翠柳。
沛沛晓妆未惬梅添就。玉笋捧杯离钿袖。会拚千日笑尊前,他日相思空损寿。
沛沛

《木兰花令》

沛沛可怜翡翠随鸡走。学绾双鬟年纪小。见来行待恶怜伊,心性娇痴空解笑。
沛沛红蕖照映霜林表。杨柳舞风腰袅袅。衾余枕剩尽相容,只是老人难再少。
沛沛

《木兰花令》

沛沛庾郎三九常安乐。使有万钱无处著。徐熙小鸭水边花,明月清风都占却。
沛沛朱颜老尽心如昨。万事休休休莫莫。樽前见在不饶人,欧舞梅歌君更酌。
沛沛

《木兰花令 · 凌歊台上青青麦》

沛沛凌歊台上青青麦。姑熟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沛沛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沛沛免去当涂太平州知州职后一天,同僚为我在郡中摆设酒席,我写下这首词送给郭功甫。
沛沛凌歊台上长满青色的麦子,姑孰堂前只留下了佳篇名章。我暂且做官隐居,稍为百姓分辨是非。
沛沛江山依旧,浮云碧天,昨天的主人今天成了客人。谁要勉强把主客分个一清二白,那就去问江边的“新妇石”吧。

沛沛《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主要写了作者对自己“初九到任,十七日罢官,一共只做了九天官”一事的感慨。作者在该词中运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加以对比的手法,表露了他超脱放达的士人情怀。

沛沛该词从当涂的名胜古迹写起。开头两句概括了当涂的山川风物。缀以“青青麦”三字,引发读者“黍离麦秀”的联想。《史记·宋微子世家》写到殷商旧臣“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遂作《麦秀》之诗,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青青麦”字面上又是用《庄子·外物》所引的逸《诗》:“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昔时高台离宫,而此时麦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姑孰本是当涂县的古名,姑孰溪流贯其中,姑孰堂凌驾溪上,颇得山水之胜。所谓“馀翰墨”,实即感叹昔人已逝,只留下了佳篇名章。这两句寄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无尽感慨,无论是称雄一世的帝王,还是风流倜傥的词客,都已成历史的陈迹,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远。接下来两句写出知太平州。经过迁谪的动荡磨难,忧患馀生的作者已把做官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称为“管江山”、“分皂白”。再加上一个“暂”字,一个“稍”字,更突出了这种淡然超脱的态度。
沛沛下片开头两句概括了九日罢官的戏剧性变化,与上两句适成对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来,山川形胜,碧天浮云,着一“空”字,是因为“昨日主人今日客”,本来要“管江山”、“分皂白”的主人,一下子成了“诸公”的客人了!这一句集中揭示了政治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运用当句对,一句之中既构成今昨主客的鲜明对比,语气斩截,强调了变化之突兀,其中有感叹、不平、讥讽、自嘲,内涵颇为丰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新妇石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阅尽了人世沧桑,但见人间的升沉荣辱都只如过眼烟云,本无须有是非彼此之分。“谁分宾主”句,看似作者劝大家无分宾主,尽欢一醉,深乃用“万物之化,终归齐一”的老庄哲学来作自我解脱。
沛沛这首词旷达超然之中发泄了牢骚不平,最后仍归结为物我齐一,表现出作者力图老庄哲学中寻求解脱的思想倾向。一个“暂”字表现出作者不以进退出处萦怀的超脱。变化的万物本来只是“道”运行中表现出的一种暂时形式,故宜随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于心。但一夜突变,毕竟难堪,所以还是不免有牢骚,最后又用齐物论否定牢骚,达于解脱。

《杂诗七首》

沛沛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沛沛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沛沛

沛沛黄庭坚的诗被称为“字字有来处”。这首《杂诗七首》的四处用典就是最好的例证。
沛沛诗的首句中“蘧(qiú)庐”是指古代驿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旅馆的意思。它的典故出自于《庄子集释》,“仁义,先王之蘧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第二句中的“绿鬓”大多出现在古诗文中,还有一个成语叫绿鬓红颜,意思是年轻漂亮。“绿鬓”原本的意思是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那么“绿鬓疏”就可以理解为时间流逝,黑发都变少了。
沛沛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我们只不过是寄居在天地间的一个住所,世间万事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都消磨疏了。这里明显蕴含着道家思想:人生在世,不过只是在旅馆暂宿,一转眼青丝就成白发,何必苦苦追逐。
沛沛第三句的“真得鹿”是化用蕉鹿梦的典故,指的是人世虚幻的富贵繁荣,出自《列子·周穆王》。古代常把“鹿”当作富贵的象征,这里的“鹿”最初是由一个人在偶然间得到的,随后又迅速转到其他人手中,并多次出现在梦里,让得到鹿的人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隐隐有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觉。最后一句中“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如果你梦到自己是一只鸟,便会在天上飞翔;如果你梦见自己是一条鱼,便会在水中潜游。
沛沛这也就是说,人往往会做出的各种行为,取决于他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他认为自己到底是什么。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鸟,所以可以飞起来,但你真的变成鸟了吗?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鱼,所以游水,但你真的变成鱼了吗?你认为中的财富和人生,真的是真实的吗?
沛沛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就是世界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得到权势和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在幻想中罢了。这个富贵是虚幻的但让人魂牵梦绕,人们始终不知道自己其实在梦里,或许梦醒之后就会一无所有。

《桃源忆故人》

沛沛碧天露洗春容净。淡月晓收残晕。花上密烟飘尽。花底莺声嫩。 云归楚峡厌厌困。两点遥山新恨。和泪暗弹红粉。生怕人来问。
沛沛

《水调歌头 · 游览》

沛沛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沛沛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沛沛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沛沛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沛沛这首词通过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鄙弃世俗的清高。上片描绘溪山美丽的春景;下片描述主人公高蹈遗世之情态,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飘逸和潇洒。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虽然也流露了词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纵之气。

沛沛此词情景交融,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
沛沛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沛沛「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山谷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沛沛「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沛沛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沛沛「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沛沛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沛沛「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太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沛沛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河传 · 心情老懒》

沛沛心情老懒。对歌对舞,犹是当时眼。巧笑靓妆,近我衰容华鬓。似扶著、卖卜算。
沛沛思量好个当年见。催酒催更,只怕归期短。饮散灯稀,背销落花深院。好杀人、天不管。
沛沛

《清平乐》

沛沛舞鬟娟好。白发黄花帽。醉任旁观嘲潦倒。扶老偏宜年小。
沛沛舞回脸玉胸酥。缠头一斛明珠。日日梁州薄媚,年年金菊茱萸。
沛沛

《清平乐 · 春归何处》

沛沛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沛沛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沛沛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沛沛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沛沛此作以嗫嚅独语的方式,表达一种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自问自答,一往情深。在问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上阕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下阕写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流传的奥秘。

沛沛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阕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阕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沛沛上阕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沛沛下阕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上面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花那边去了。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沛沛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清明》

沛沛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沛沛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沛沛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沛沛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沛沛

沛沛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發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復苏的景象,正与後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沛沛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後,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满庭芳 · 其二茶》

沛沛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沛沛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心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沛沛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沛沛《满庭芳·茶》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咏茶词。此词是作者与文彦博品茶时有感所作的。词以茶为中心,纵横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风流。上片极言茶之风神,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全词善用典故,文笔清新,得咏物词之神韵。

沛沛此篇为咏茶词。词中以茶为中心,纵横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风流。词的上片极言茶之风神,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
沛沛上片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北苑建州,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据蔡襄《北苑焙新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临近社日)即入贡。”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且云“岁但可十百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接着写茶之用,“尊俎风流战胜”是“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意指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极珍贵。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沛沛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见《史记》列传。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容止》中嵇康之事典。“搜搅胸中万卷”,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还倾动三峡词源”,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以上连用四个典故,真是“无一字无来处”。最后带出卓文君,呼应相如,为他们的风流茶会作结,全词亦至此归结为一。
沛沛这首词虽题为咏茶,却通篇不着一个茶字,翻转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不即不离,愈出愈奇。特别是用司马相如集宴事绾合品茶盛会,专写古今风流,可谓得咏物词之神韵。

《瑞鹤仙》

沛沛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沛沛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沛沛环绕着滁州城四面的都是山。远远看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前行六七里,一座亭子的亭檐翘起,就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高踞在泉水边,这就是醉翁亭。太守观赏山水的乐趣,从内心里领悟到,又寄托在酒上。再加上芳香的野草、浓阴的大树,美好的景色真是无穷无尽。
沛沛游玩的情形,山中的野味,原上的珍蔬,酒水清,泉水甜,觥满杯盈。之后太守喝醉了,人们依然大声喧哗笑闹,这是宾客们尽情快乐的景象。而且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若问当时的太守是谁,自然是醉翁欧阳修。

沛沛《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为作者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写成。词的上片首句写出环滁皆山的空间环境,接着写琅琊山林木繁茂,幽深秀丽。继而指出太守之乐不仅是乐山乐水的自然美景,更主要的是“得之心、寓之酒也”,故而乐亦无穷;下片写人的游乐,作者着力表现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极度渲染他与众宾客的山肴泉酒之饮食热闹氛围。这种非丝非竹之乐所以乐,则是太守与民乐其乐的结果。山谷此词隐括全文,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游山玩水和与民同乐的情谊。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实为难得。若加苛求的话,那么词中多袭原文,创寓新意稍嫌不足。但仍然瑕不掩瑜。

沛沛全诗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一词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沛沛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沛沛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沛沛黄庭坚的这首《鹤仙瑞》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八)》

沛沛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沛沛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沛沛

沛沛《病起荆江亭即事》是七言绝句组诗,共十首,这是第八首。这首诗是悼念秦观,怀念陈师道的诗。一、三句写陈师道,二、四句写秦观。诗人抓住两位朋友创作时的不同表现的细节,描写出他们不同的风度,一个闭门觅句,其艰辛可知;一个对客挥毫,其潇洒可见。一静一动,一隐一豪,各有特色,而其才干超群自是想象中事。但可悲的是他们有才却不受器重,一个沉沦下僚,一个客死荒远。

《登快阁》

沛沛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沛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沛沛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沛沛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沛沛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沛沛《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七律。此诗作于作者在泰和令任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馀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沛沛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沛沛“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沛沛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沛沛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立春》

沛沛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看镜道如咫,倚楼梅照人。
沛沛

《竹枝词二首》

沛沛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沛沛

《菩萨蛮 · 半烟半雨溪桥畔》

沛沛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沛沛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沛沛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意味儿是何等的深长啊,春风吹拂着花草还散发着幽香。
沛沛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话,这其中的意味儿也只有陶渊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问我离开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沛沛这首词词人移花接木,诗人谙熟前人的诗句风韵,考虑到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使这首词词情达意、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宽阔寂寥的环境,突出隐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于荣利的摒弃以及对先哲的崇敬之情。
沛沛上片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有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这就是杜甫的两句诗「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现,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使读者感受到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从「春风花草香」会使人联想到「迟日江山丽」以至整首杜甫绝句。由联想再回到词意,在「春风花草香」后面,不单是春风花草的幽香,而且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美丽的景致让词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幅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沛沛下片写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无数的隐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黄庭坚巧妙地移植了这一诗意,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时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少陵《可惜》),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与陶渊明同归田园。这首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园,却无可奉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二句诗句在这首词里,贯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沛沛整首词虽连缀前人诗句而成,但是主题集中,联系紧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远,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这篇词是集句词的代表词作。

《菩萨蛮 · 淹泊平山堂。寒食节,固陵绿事参军表弟周元固惠酒,为作此词》

沛沛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 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沛沛

《蓦山溪 · 春晴》

沛沛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雕轮转。行乐闻弦管。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天涯远。信马归来晚。
沛沛

《蓦山溪 · 赠衡阳妓陈湘》

沛沛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沛沛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沛沛

沛沛《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是一首赠别的词。
沛沛上阕写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而又柔情脉脉,春愁恹恹,使人魂飞心醉,我见犹怜。下阕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情。前者重绘形,故我绮语;后者重抒情,颇具风韵。全词运用铺叙的手法,层次分明
沛沛上阕首二句先写陈湘年少怀春的内心活动。鸳鸯、翡翠,皆偶禽。雄者为鸳,雌者为鸯。《说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沛沛接下来两句,以远山秋波,比喻陈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与“眉黛”、“秋波”相应,言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把美人的眼比作秋波,眉比作远山,是我国古代诗文中所习见的。王观《卜算子》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即为一范例。末五句,以春花的娇嫩鲜艳,比喻陈湘的年轻貌美。妙词人不着痕迹地点染了杜牧《赠别》的“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含蓄而婉转地把陈湘的婀娜身段、锦绣年华勾勒了出来。又以“透”、“瘦”、“愁”三字分别写出陈湘的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和多愁善感。艳而不冶,媚而不妖,清丽纤巧,情韵兼胜,其构思之委婉曲折,低回往复,出人意表。
沛沛阕前两句写结识陈湘,唯恐不早。一种急于谋面、一倾积愫的感情,溢于言表,不言倾慕,而爱恋之情自见。接下来两句,写词人对后约无期、犹恐美人已有所属的怅惘。妙他把杜牧《叹花》诗“自是寻春去太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融化里面。词人这里遥想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待到他们重逢的那天,恐怕是花已成泥、叶已成阴、子已满枝了。意脉上承“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馀”了。感情上低回婉转,一往情深,显得更加深沉、真挚。最后五句,表现自己的着恋之深,依慕之切。“心期”,指内心深处的期望。这里是申说人生实难,事与愿违,造物是那样地捉弄人,不让人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愿望。接着又以柳的飘拂依人,比喻自己的别情无极,依恋不已。虽千里之外,犹然频频回首,寻觅那折柳赠行者的倩影。
沛沛语淡而情深,意浓而韵远,非有这种实际生活的体验,是不能道出此中的委婉曲折的。妥溜又恰切,庄重又活泼,非功力深厚之妙笔,亦不能表达也。

《西江月 · 用惠洪韵》

沛沛细细风清撼竹,迟迟日暖开花。香帏深卧醉人家。媚语娇声娅姹。 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香花开暖日迟迟。竹撼清风细细。
沛沛

《西江月 ·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沛沛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沛沛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沛沛我既然戒了酒就不唱了,在筵席上大家都在喝,我一个人在看。在座的客人要我填首小词,我就提笔来写。
沛沛我这一生都是被酒断送了,但除去万事也没有什么过错。现在身边的陪酒美女都非常漂亮,我要是不喝酒,她们就笑话我。
沛沛花像病了一样那么瘦弱,春天这么多忧愁无法排遣。干脆吧,酒杯都送到手里,还是别留着它了,喝吧。管什么月斜人散呢!

沛沛此词以作者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为题材,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和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胸怀。
沛沛开头两句「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破空而来。以议论破题,一扫传统词的绸缪婉转调。这一对仗句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是他阅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慨,但它又以「歇后」的形式出之,颇有出奇制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它们分别化用了韩昌黎的两句诗——韩昌黎《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又《赠郑兵曹》云:「当今贤俊皆周行,君何为乎亦遑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韩昌黎的两句诗经过他的组织,竟成为一联工整的对偶,足见点化之妙。
沛沛「远山横黛蘸秋波」句是指酒席宴上,侑酒歌女的情态。「《西京杂记》称:「(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又,汉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见伶玄《赵飞燕外传》。「秋波」则指眼波。此句「蘸」字下得奇巧,它描绘出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引起人们对女子眉眼盈盈的联想。「远山」与「秋波」文人的笔下已被用得烂熟,而着一「蘸」字则光彩顿生,境界全出。尽管有宾客、歌女劝酒,但作者因戒酒不饮,而见笑于人,故上阕以「不饮旁人笑我」作结。
沛沛下阕由「不饮」转为「劝饮」,起因为对花伤春。
沛沛「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前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一个病躯瘦弱之人,「等闲」,意谓「无端」,显然这写的是暮春花残之时。后句写春愁撩人,无处排遣,「遮拦」即「排遣」之意。所谓「春愁」不光是指伤春意绪,而有着更深的意蕴,它是作者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经历中所积淀下的牢骚抑郁、愁闷不平的总和。所以接下来说:「杯行到手莫留残。」还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吧!这一句也是化用韩昌黎《赠郑兵曹》中的诗句,而「留残」则又本于庚信六言诗《舞媚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末句「不道月斜人散」,「不道」意为「不思」「不想」,多用为反辞,犹云「何不思」「何不想」,此句是说何不思月斜人散后,无复会饮之乐乎。
沛沛这首词感慨世事人生,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但又使人触摸到作者内心的愁闷抑郁,颇堪玩味。字面上明白如话,但词意却颇多转折,且处处显示出巧用成语典故的功力,故而深刻地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隐痛。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沛沛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沛沛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沛沛飘落的柳絮、游动的蜘蛛丝都是这三月的物候,风呼呼的吹、雨淅沥沥的下,涤尽了满城的花。
沛沛不知道在东城外共饮清明酒,比起坐在西窗下面共饮谷雨茶怎么样。

《论书·上篇》

沛沛《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
沛沛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
沛沛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沛沛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今人但见深墨本收书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
沛沛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沛沛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
沛沛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沛沛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沛沛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
沛沛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
沛沛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入微耳。
沛沛《兰亭序》虽是楷书与行书的范本,但不必一笔一画都作为准则。正如周公、孔子不能没有过错一样,但小过错不影响他们的圣明,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善于学习的人,连圣人的过错都学,所以容易固守一隅。今天学《兰亭序》的人,多是这样。鲁国那位闭门不纳邻居嫠妇的男子说:“我将用不让妇人进屋的办法,来学习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精神。”有了这种“以吾之不可学人之可”的认识,就可以学习书法了。
沛沛王羲之书法,被认为如同以锥画沙、用印印泥一般。重要的是他在书写时中锋藏锋,意在笔先。师承王氏的人总是以《兰亭序》开头的“永”字作为楷模,这样容易拘泥于法,形成俗气。重要的是明白王羲之“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这两句话,这是我们值得师法的。
沛沛苏东坡先生说:“大字书写难以达到结体严密不散,小字书写难达到结体宽绰疏朗。”像王羲之的《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等就是这样。先秦古物器皿上的文字,蝌蚪篆文,紧密而不散,如焦山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大唐中兴颂》、李斯所书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文的《峄山石刻》等。近人能够兼有二美的,如杨凝式的楷书与行草书,徐铉的小篆。这虽然不被俗人认可,但书法毕竟应当如此。正如人在目眩之时,五色难辨,等到神情安静,意定神闲之时,青黄皂白,就自然分明。学习书法经常临摹,可以做到形似。重要的是要多取古人法帖本细细品读,做到心领神会,才能到达妙境。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到神似。
沛沛学习书法过分强调端正,则受制于法度;侧锋能求得妍美,但往往容易左工而右病。古人临《兰亭序》、《孔子庙堂碑》,都以淡墨临摹一遍,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如何用笔,如何回腕收笔,藏锋蓄势。如果是浓墨临摹,仅得其笔中意趣罢了。今人只见浓墨帖本,用笔多半是收笔蓄势,锋不外露,所以用秃笔临摹,岂不知古代书家作书时,笔锋尖锐,这恰是古人没有传给后人的秘诀。
沛沛作书时意在笔先,心使手,手运笔,写出来的字才能合乎书者心意。古人作书没有其他不一样的,只是用笔熟练罢了。
沛沛草书的妙处,须学书人自己体会,学得久了,就会明白。池水尽墨和用笔成冢的故事,并非胡乱编造出来的。
沛沛作书要宁拙毋巧。当前年轻人学书,宛如新娘子梳妆打扮,花枝招展,到底缺少贞女烈妇的端庄稳重之态。
沛沛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再广泛吸收圣贤哲人的学问,作品才能成为可贵。如果胸无点墨,即使笔墨达到钟繇、王羲之的水平,也只是一个写字匠而已。我曾经说过:读书人做什么都可以,只是不可俗气,一旦庸俗便不可救药了。
沛沛写字有笔法,就像禅诗中有“诗眼”一样,具有把握诗眼的能力,才算懂得诗。凡学习书法,要先学会用笔。用笔的方法,要采用双钩或回腕执笔法,掌要虚,指要实,用无名指抵住笔管,这样才有力。古人学习书法不全在于临摹,他们将前人的字张贴在墙壁上,直到看得入神,下笔就会轻松自然。字写好了,加上自身学养的提高而无世俗之气,然后进行创作,则可作为别人学习的范本。学习书法须熟读魏晋书法墨迹,心领神会,自然可得古人笔法。要学习草书,须精通楷书,知道下笔向背,这样就会懂得草书用笔和结字法则,写好草书就不算难事了。
沛沛肥腴的字要有笔,瘦硬的字要有墨。古人学习书法,兼学这两方面,今人学习书法,肥与瘦都是病,还常学某人拙劣的东西,像今人学颜体就是如此,让人感慨不已。
沛沛楷书要如快马入阵,有草书的爽快,草书要出规入矩,有楷书的法度,这是古人书法的妙处。书法的工拙因人而异,但毕竟阅历深厚、笔法娴熟、心意恬淡的人,才能进入精妙之境。

沛沛《论书》是从《山谷文集》摘录的关于书法理论的片段文章。黄庭坚的书法思想与苏轼主张差不多。他主张学书不要模仿古人,要表现人的性情等。“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即是他的艺术观点。他讲求书法创作上要进行禅宗功夫的修炼,尤其是对草书的创作,要潜心冥会,先除去俗气,然后上逼魏晋人书法所具有的逸气,达到超俗绝尘的境地。

《诉衷情令 · 小桃灼灼柳鬖鬖》

沛沛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沛沛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沛沛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沛沛此词分四层描写江南春景:写桃柳为第一层,写天气为第二层,写山水为第三层,末三句为第四层。整首词以沉着有力的语言,情景交融、步步勾勒地展开描写,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秀丽风光,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

沛沛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沛沛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沛沛色彩浓丽的山和水,正承上阕“雨晴风暖烟淡”句而来,只有新雨之后,和风之中,天宇澄澈,万木争荣,才能为山水增辉。“泼黛”、“挼蓝”二句不仅画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万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机。写到这里为止,已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抬头望处,看到了“歌楼酒旆”。楼外的酒旗迎风飘动,足以惹人神飞。“故故招人”,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理状态。“故故”这里是故意、特意之义,酒旗当然谈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为词人想喝酒,才产生这种感觉。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酒兴发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却又败兴,所以只好“权典青衫”。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诗意,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性格、情趣。
沛沛黄庭坚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个字,江南春景层层叙写,逐步展现。桃柳、天气、山水、“歌楼酒旆”到结语,层层勾勒,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

《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沛沛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埧里紫彭亨。 蜀人生疏不下箸,吾与北人俱眼明。
沛沛

《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沛沛畦丁收尽垂露实,叶底犹藏十二三。 待得银包已成谷,更当乞种过江南。
沛沛

《贺圣朝》

沛沛脱霜披茜初登第。名高得意。樱桃荣宴玉墀游,领群仙行缀。
沛沛佳人何事。轻相戏道,得之何济。君家声誉古无双,且均平居二。
沛沛

《赠元发弟放言》

沛沛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沛沛

《送黄龙晓禅师住观音颂》

沛沛黄龙一卧十五年,搅潭惊起旧头角。 张公搅潭是好心,但向西江起风雹。 河阳新妇画蛾眉,老婆不可重新学。 长连体上铺棘针,满钵饭饤铁菱角。 有能欢喜受供养,聪明一一安排著。 张公若问解何宗,食月虾蟆救月弓。
沛沛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曲莲子汤三首》

沛沛松滋县西竹林寺,苦竹林中甘井泉。 巴人漫说虾蟆培,试裹春芽来就煎。
沛沛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曲莲子汤三首》

沛沛新收千百秋莲菂,剥尽红衣捣玉霜。 不假参同成气味,跳珠碗里绿荷香。
沛沛

《鄂州南楼书事 · 其一》

沛沛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沛沛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沛沛四处砚顾山光连接水光,凭倚栏杆十里菱荷花香。清风明月无人理睬经管,并将作为南楼一味清凉。

沛沛《鄂州南楼书事》是黄庭坚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沛沛《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习习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沛沛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彷彿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沛沛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醉蓬莱》

沛沛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沛沛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沛沛朝云暮雨,烟雾氤氲,微露云端的乱峰互相偎依。站在巫山县城楼上,遥望楚阳台,想象楚襄王梦与神女相会的情景。春光明媚之中,宫府的仪仗队行进,盛装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走去。被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对影自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沛沛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隔断了眺望京城的视线,但乡愁却越过千山万水飞向神州。有贬谪之地的地方官摆酒接风、欢宴公堂。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美人容颜娇艳,香气氤氲馥郁。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

沛沛《醉蓬莱·对朝云叆叇》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写的一首词。

沛沛该词上片开头以一“对”字领起,以三句十二个字,描画出一幅烟雨迷潆的峡江之图。早晨的云蒸霞蔚,黄昏的烟尔靠霏,群峰攒立相倚,就笼罩在这云烟雨丝之中,透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正与作者贬谪途中的怅惘忧郁的心情相谐。而这里又巧妙地糅进宋玉《高唐赋》中的词语“朝云”和“暮雨”,在客观的景色描写中更添上一层梦幻的色彩。由是而引出下面二句:“巫峡高唐,锁楚官朱翠。”巫山十二峰,神女峰最高,相传是神女所化。而词用一“锁”字,便将这美丽的神女禁闭于高峰之上,越是美丽,越是孤独。再联想到楚国屈原以香草美人比喻高洁的文学传统,“锁”字里也寄寓着作者正直而遭遇贬黜的身世之叹。“画戟迎春”三句,宕开而写奉节城中那欢迎的仪式,喧哗热闹,华丽贵重,虽然是一片盛情,却让作者不禁叹息:“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沛沛下片是从叹息而转出,又非直陈忧思,而是遥想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万里烟水”隔断眺望的视线,却隔不断绵绵的乡愁,越过千山万水而飞向神州。接下五句又作回宕,再写眼前的接风酒宴,用词华美富丽,极写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一派热烈。而唯有宴会所接待的客人却在内心里咀嚼着人生凄苦的滋味,“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感一时格外强烈,以至于酒散更阑,夜不能寐,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声声都落在作者的心里。
沛沛全词将贬谪路上的忧郁与途中偶遇的欢迎放在一起描写,透射着一些人生的荒诞意味。上片与下片又各以三层意思分说,在忧愁思乡的心情抒写中央以热烈欢迎的场面铺陈,似是阴郁之中一时闪出的亮色,而唯此亮色,更加照见作者内心的孤寂与郁闷。

《阮郎归》

沛沛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沛沛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沛沛

《雨中花慢 · 送彭文思使君》

沛沛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作新年欢计,断送春色。桃李成阴,甘棠少讼,又移旌戟。念画楼朱阁,风流高会,顿冷谈席。
沛沛西州纵有,舞裙歌板,谁共茗邀棋敌。归来未得,先沾离袖,管弦催滴。乐事赏心易散,良辰美景难得。会须醉倒,玉山扶起,更倾春碧。
沛沛

《青玉案 · 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沛沛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沛沛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沛沛来时的路如一条细线从云烟中蜿蜒而出,极目远送大雁归去。云儿也过不了这第四重阳关。忽然听到山中禽鸟重新唱响,杜鹃鸟悲啼,这时正是我满腹愁怨的时候啊。
沛沛忧伤损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忆起我当年喝醉时候写下的诗句。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只希望)暮年时候能在南浦小屋中,卷帘赏那西山之雨。

沛沛《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晚年贬官宜州所写的抒怀之作。这首词是他为了酬答他的兄长黄大临所赠的《青玉案》而写,借此词向牵挂他的兄长倾诉自己的愁怀。

沛沛上阕描绘作者复杂的心情,“烟中一线来时路”便是他这种复杂心绪的形象概括:词人风尘仆仆地长途跋涉,来到这远离京城的异地,他首先回顾的是来时的道路,而这路已为茫茫的烟尘所笼罩,只留下若有若无的一线痕迹,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归去,然而归期亦如归路一样渺茫难寻的复杂情怀尽现无遗。“极目送,归鸿去”,是他思归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举目望见天际的归鸿翩飞北去,他望到它们飞向天边,飞得不见了踪影,还在引颈翘首目送那已经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为鸿雁能归而己不能归,他多么想变成一只鸿雁离开这举目无亲的异乡呵!“第四阳关云不度”,极言此地之荒僻遥远。“阳关”本在陇西。王维《渭城曲》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阳关”乃借用,“第四阳关”形容此地比“阳关”还要遥远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云都不再飞渡,而人还得渡越此关……“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形容季节的特征,尤其增加乡思的愁怀,山雀的鸣啭与子规的哀啼益发令人增加千种别意,万种愁怀。
沛沛下阕愁情惨怀的抒发,而极力自我排遣:“忧能损性休朝暮”是一句诉诸理性的语言,词人说忧愁能损伤性情,休要朝朝暮暮为它所困扰纠缠。他想起醉中曾经写过的诗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词人愿自己常常处于酣醉状态,这样就可以从忧中解脱,而让满川风月去替他人忧愁。“渡水穿云心已许”是一句认命之词,词人千里迢迢渡水穿云飘泊异地已不止这一次,对于坎坷的命运心中已早该默认了。他自知已到暮年时光,那么便让它与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轩一同去领受西山来的风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极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与具象的“小轩南浦”合二为一,便使抽象意念具体化,而且给以豁达的态度迎接人世风雨的深层意识也赋予了形象性的特征。“卷西山雨”显然是从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而来,但较之前人的名句,它增添了哲理性意蕴,因而更显得深沉蕴藉。

《鹧鸪天 ·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沛沛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沛沛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沛沛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沛沛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此为宴席间互相酬唱之作。词人采取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理想。其实,诗人并非胸无大志、只知享乐,只是他仕途失意,满腔郁愤,因此才以这种傲兀疏狂的形象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并表达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沛沛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沛沛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沛沛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沛沛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Copyright © 沛沛网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