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李甲,字景元,居华亭乡,自号华亭逸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十一年云:“李景元,元符中,嘉善县令。”善填词,工小令,有闻于时。画翎毛有意外趣,但木柯未佳。米芾尝称之。有周泳先本《李景元词》,存词9首;

《帝台春》

沛沛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沛沛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漫倚遍危栏,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沛沛春草长满了南面的大路,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渌港,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
沛沛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瞑。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

沛沛这首词写暮春时节对远在天涯情人的思念。上片点出春愁,写了春愁触发的原因。“芳草”五句以芳草、暖絮、乱红诸意象组合成一幅碧草丛茂,柳絮送暖、落红纷乱的暮春景象;“似知人”者,乃以移情手法赋予无情之物柳絮落红以人的情感;絮飞花落而使人愁,本是寻常蹊径,而这里说花絮知人春愁,从对面落笔。“无力”二字双关,既状人之恹恹愁悴情态,也写花絮飘坠时的轻柔形象。“忆得”五句忆昔比今。
沛沛下片具体写相思愁情。“愁旋释”四句以愁、泪生情,愁情乍消,旋又愁绪交织;悲泪暗拭,又悄然滴落,表现出愁情之深长难禁。“漫伫立”三句点明词人倚栏伫望之地,暗示空望暮云凝愁,却不见佳人倩影娇踪,流露出不尽的怅惘。“拼则”四句直抒胸臆,剖诉了词人对相思春愁拼而难忘的复杂心态。全词融情入景,移情于物,写春晚怀旧之情,徐徐道来,设想新奇,是一首颇具特色的长调词作。

沛沛这是一首借春景写伤离隔绝之情的作品,仅此一点便不同于一般的伤春寄情之作。上阕由景人情叙事,下阕绝少写景,直抒其情,依然质朴精炼,感人至深。
沛沛上阕起句即写眼前所见春景:芳草萋萋,绿遍山野。这是以春景起兴。茂盛的春草与词人心中的离情苦恨正相契合,同样无边无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描写的正是此情此景。紧接着,作者由寓情于景描写春草转而遗貌取神描绘花絮,摈弃了春花柳絮撩人愁思的写法,而是直接描绘一种神韵:它们“也知春愁”,所以悠然飘落之中又有一种“无力”的轻愁。花也人也,人的苦情之状毕现眼前。“忆得”几句交代了作者伤春的具体原因。《东京梦华录》这样描绘汴京的寒食节:“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当年的巧遇欢聚与而今的只身飘泊天涯两相对照,叹良辰不再,佳人难遇,倍增伤感。
沛沛下阕首句则写作者在追忆之中的情状。四个三字句,句短韵密,语促情深,读来如急雨催花发,散珠落玉盘,韵味凄楚无穷,比“剪不断,理还乱”的空自感叹更有感染力。作者在强烈的孤寂愁苦之情的驱使下登高远望,所见“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拼则”几句对仗工稳,语极浅白,情却深挚:已经拼命割舍却怎么也割舍不了,难以忘怀之下只有“试重寻消息”了。作者用俗俚之语却充分描绘出了理智与情感相交织,放弃与追求、希望与失望相反复,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矛盾痛苦。情感抒发的细腻丰富、凄楚动人,自然显露出作者执著忠贞的品格。
沛沛全词紧紧围绕“春愁”写景、叙事、摹状,生动逼真,情致哀婉。选词用语,庄谐相间。尤以四个三字句,精炼自然,实为不可多得的妙语。

云浮沛沛软件开发服务中心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