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岳飞,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五岳祠盟记》

沛沛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馀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沛沛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河朔岳飞题。
沛沛自中原地区混乱动荡以来,异民族相继入侵。我从河北相州立志發愤,年纪轻轻就投于军队,经历了二百多次战斗,虽然未能攻入边远的领域,扫荡敌人的巢穴,却也为雪洗了国仇的万分之一而痛快。如今又率领一支孤军,从宜兴奋勇起兵。在收復建康的战役中,一举击败了敌人,只恨未能使其匹马不回罢了。
沛沛所以暂且休整部队,养精蓄锐等待敌人再来。接着即将激励部队,期望再战立功,向北越过沙漠,在敌国的朝廷上杀得敌人血流遍地,把异族侵略者全杀光,(然後)迎接二位皇帝回到京城的宫殿,收復失去的疆土,向朝廷呈上户籍册和疆域图,使朝廷不再忧虑,使皇上能够安宁地睡觉,这就是我的愿望啊。河朔岳飞题。

沛沛《五岳祠盟记》是岳飞在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败金兵、收復建康(今江苏南京)後,于宜兴所作的题壁誓词(盟记)。
沛沛文中先言自己从军抗金经历,再表自己剿灭金人、迎还二帝的志愿。作者无意为文,直言其事,直抒胸臆,个性、人格、抱负真切可感,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前段句式与语气的退而又进,形成跌宕的效果,蓄势而下,後段以四言短句为主,在快节奏中可见其情其愿,有巨大的感染力。

沛沛这篇“盟记”写于岳飞率军迎敌收復建康之後。文章虽篇幅短小,却写得壮怀激烈,鼓舞人心。
沛沛首段总述了作者奋而从军的缘起、对敌作战的经历以及当前获取的战果。在此基础上,次段作者申述怀抱,盟發誓言,豪言壮语表现出作者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堂堂正正,凛凛尊严,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此段文字铿锵顿挫,掷地有声。
沛沛十二句话中,除“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故且养兵休卒”、“嗣当激励士卒”四句外,其他均为四字句。这样以四字句为主,节奏急促,明快向上;中间又间以六字句,既是对节奏的调剂而不致板滞,又使其读来更加铿锵有力。从句子的结构看,前九句全部是由动宾词组或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的联合词组。
沛沛这样九句中竟至出现了十三个动词(“养”、“休”、“蓄”、“待”、“激励”、“功期”、“逾”、“蹀”、“屠”、“迎”、“归”、“取”、“上”),给人应接不暇之感,生动充分地体现了作者急于杀敌报国,恢復中原的强烈愿望。

《小重山》

沛沛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沛沛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沛沛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沛沛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絃弹断,又有谁来听?

沛沛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正当抗金前线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士气民心大振,收复中原失地胜利在望的时刻。宋高宗赵构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再次起用汉奸秦桧为枢密使。次年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从此秦桧独揽大权,极力推行投降卖国政策。广大军民抗金救国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主战派赵鼎、王庶、张戒、曾开、胡铨等人都因反对“议和”,触怒秦桧,相继被排斥出朝廷,遭到贬谪、流放和编管。岳飞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阻挠,深感自己杀敌报国的理想难以实现,内心充满了忧愤和抑郁。
沛沛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沛沛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沛沛上阕着重写景。“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阕,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沛沛词的下阕重在抒情。“白首为功名”写词人终其一生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痴心不改。“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阻归程”写投降派的求和主张阻挡了收复中原,回归故乡的进程,隐含了词人的痛心。如今头髮已经白了,几十年的求索,都是为了驱逐金人,收复河山。作者竭尽心力,几操心成白髮,都只是为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复河山,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怀。然而,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转战努力,便是为了某一天的“归程”。可是英雄的壮志难酬,想到了故乡,家乡的树木已经变得老了,而到头来却得到一个宋金和议的结局。作者多年矢志北伐的壮志难酬,忧愤难平。宋朝皇帝赵构与秦桧力图议和偏安,不迎回徽、钦二帝,国家也遭受未有之变局。既然不能建功立业,收复河山,回家度过余生也好。可是故乡已经落到敌人的手里,有家难归。“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絃断有谁听”,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锺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愤懑和无处言说的沉痛,来表达苦闷的心情,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絃,可是却没有知音,就是把琴絃弹断了也没有人来听。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不禁担忧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心情沉重。
沛沛上阕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阕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沛沛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髮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沛沛另外,虽然这首《小重山》写得比较含蓄委婉,与同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怒髮冲冠》格调有所不同,但在思想内容方面仍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后两首表现的是抗击金兵,收复中原;这首表现的则是不满“和议”,反对投降。这两方面的主题是完全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岳飞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投降主义的坚定立场,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深厚感情。由于写作的时间和历史背景不同,因而在情调和风格上产生了差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池州翠微亭》

沛沛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沛沛

《满江红》

沛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沛沛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沛沛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衹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沛沛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沛沛这首词代表了岳武穆「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沛沛上阕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沛沛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岳武穆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武穆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武穆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沛沛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功名尘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武穆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三十」是约数,当时岳武穆三十二岁。「功名」,即前面说到的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武穆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到不过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是对未来的瞻望。「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云和月」是特意写出,是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五岳祠盟记》),赢得最后抗金的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这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武穆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沛沛词的下阕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沛沛「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突出全诗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武穆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沛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武穆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沛沛这首词代表了岳武穆「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满江红 · 登黄鹤楼有感》

沛沛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沛沛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沛沛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彷彿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戸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沛沛《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髮衝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岳武穆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作品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的爱国形象。

沛沛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髮衝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沛沛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沛沛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馀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沛沛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以紧接二句就写到作者心中宿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沛沛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沛沛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主战派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武穆,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一般特点。

《良马对》

沛沛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沛沛岳飞入朝觐见,皇帝从容地问道:“爱卿是否有得到好马?”岳飞回答说:“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馀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皇帝说好。

沛沛《良马对》(又题《论马》)选自岳飞之孙岳珂所编撰的《金佗稡编·卷七》,与《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传》所载文字略有差异。
沛沛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春二月,岳飞入觐宋高宗时所述,当为岳飞以马喻人,巧妙劝喻高宗应仔细识别人才,不要为表象所迷惑。文章简洁明快,通过两种马的生动对比,给人深刻的启示。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林西仲将这段文字加以《良马对》为题。

沛沛文章一开始先借孔子“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话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就用作者使用过的马匹的不同表现进行论证。先前的马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不仅多,而且严格,“非精洁宁饿死不受”,它奔跑起来开始并不太快,待百里之后才开始加速,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半天时间就可行二百里,而且不喘不汗,好像无事一样。如今的马不仅吃得少,且“秣不择粟,饮不择泉”,它抬脚就想跑,刚跑就加速,结果跑不多远就“力竭汗喘,殆欲毙然”。通过这两种马不同表现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沛沛本文表面上是在论马,实际上是在论人。那“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骏马,实际上就是本领高强,抱负远大,能担当重任的贤才。而“寡取易盈,好逞易穷”的劣马,实际上就是急躁冒进,轻举妄动,目光短浅的庸才。岳飞生当南宋抗金救国最激烈的时代,他的这番议论是有其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文中对骏马的评论,不就是对抗金勇士们的赞扬和肯定吗?对劣马的评论,不就是对妥协投降者的鞭笞和否定吗?
沛沛在写作上,本文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文章将骏马和劣马从饮食、奔跑到奔跑之后的状态,一一作了对比,突出了骏马的优点和劣马的弱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论点。另外,文章在论证时,是以作者亲自使役过的马来作为论据,这更增强了说服力。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沛沛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沛沛

Copyright © 沛沛网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