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一落索》
沛沛一夜雨声连晓。青灯相照。旧时情绪此时心,花不见、人空老。
沛沛可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
沛沛
《一落索》
沛沛惯被好花留住。蝶飞莺语。少年场上醉乡中,容易放、春归去。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沛沛
《临江仙 · 堪笑一场颠倒梦》
沛沛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沛沛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
沛沛
沛沛这首《临江仙》是朱敦儒后期作品。词中旷远清淡的心境描绘,朴素无华的措辞用语,都流露出离乱时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与超脱,语淡而味永。
沛沛开篇二句如从肺腑流出:“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作者一生寄情山水,从隐居、出仕、罢官、归隐,这一人生曲折的历程,使他看透了人间的忧患。本来自己无意于官场,以布衣啸傲山水间,但最后却因做官而被误解、讥讽,这就是“一场颠倒梦”。他一首《念奴娇》词中写道:“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这完全是看透红尘、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产生人生“恰似浮云”的省悟。他《沙塞子》中也说过:“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如秋云。”南宋国势哀败、政治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他被官场的流言所挫伤之后,产生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奇怪的。接着,他以“婉丽清畅”的笔调,抒写一涌而出的思绪,“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词人借对时间流动的描写来呈现感情的变化,“朝”与“夜”、“过腊”与“逢春”的转化,体现了时间由短暂到悠长。前者表现了世俗的劳累忙碌,从“朝”到“夜”,着一“忙”字,连接朝、夜的往还相续,日日如是,生活毫无实际价值;后者则表现了韶光的流逝,腊月之后,春天又来临了。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亲”呢?面对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作者心潮起伏。
沛沛“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继续和深化。“流水”与“飞光”,是借以影射时间的流逝,人事变迁的迅速:“滔滔”与“忽忽”,是以水流之势及太阳西坠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暂:“无住处”与“西沉”写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红日西附何等快速!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中,骤生一种空虚的失落感,他反复用不同的景况显示着貌似平淡而内蕴却是复杂、激动的思绪,因此,发出“世间谁是百年人”的喟叹,进而引出结拍“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载:“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诗词独步一世。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阳作诗,遂除鸿胪少卿。或作诗云:‘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这样的讥讽,使一位饱经沧桑的山林老人心中的确会感到非常委屈和悲伤。还是宋高宗说得好:“此人联用橐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有始恬退而晚奔竞耶!”朱敦儒难言的心事正如周必大所说,“其实希真老爱其子,而畏避窜逐,不敢不起,识者怜之。”(《二老堂诗话·朱希真出处》)凡此种种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汇成一句“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个中”即“此中”、“这其间”之意,“须着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旷达隐逸的胸襟,世事浮云,尘劳俗务,不须计较,所应注意的,仅于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而已,即“认取自家身”就行了。结拍两句是以一种闲谈的笔触,抒写词人饱经风霜之后所产生的思想反应说不管人世间的复杂与无情,不管世俗对他情感上的伤害,只要认取自身的立足点就行了。
沛沛这首词是作者历经沧桑,看破红尘之后,“勉作旷达狂之语,用以自解”(薛励若《宋词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通的社会心态。
《减字木兰花》
沛沛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沛沛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沛沛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如今我已老去,花月繁华早就引不起我的兴致,管他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绽放。还是去听听琵琶吧,就来到了莺啼花红的深院,寻找善弹琵琶的歌伎。
沛沛一曲方终,我已沉醉,涕泪交流,就如当年的白居易一样沾湿了衣衫。千万里东风浩荡,破碎的河山被如血的残阳映照,我不禁感慨万端。
沛沛上阕词写得疏淡典雅;但下阕词作趋于意境苍凉,风格悲壮。作者以刘郎自比,听琵琶而沉醉,泪沾衣衫,但他并非为自己的沦落感喟,而是痛心于故国的山河破碎而又无力回天。读来令人痛心疚首,回肠荡气。
沛沛朱敦儒的这首《减字木兰花》,一反以往其词平易流畅,少用典故的特点,在短短的四十四个字中连用三典。
沛沛“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开篇两句便含着两个典故,中唐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句,《再游玄都观》诗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刘郎与桃花的关系就是从这里来的。第二句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桃花与笑的关系。作者截去“春风”二字,与“老”字押韵。刘禹锡两度被贬,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观时,已五十六岁,进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与刘禹锡有某些相似点,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刘郎”自拟。“桃花”用在此处,一方面与“刘郎”有关,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种象征意义。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前,在洛阳过着才子词人浪漫疏放的生活,从他的一首《鹧鸪天》词中就可以看出:“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动地来,才惊破了他的佳人诗酒梦。国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觉得自己变得衰老了。“桃花”没有变,“依旧笑”;而词人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尽管南宋统治者还在“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朱敦儒却对过去“佳人挽袖”,醉写新词的生活已经没有那种闲情逸兴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旧笑”。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干,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他也想听听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
沛沛下阕,紧承上阕听琵琶而来。“曲终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词人听完“谢家”的琵琶曲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有怎样的感受?是乐还是愁?这是下阕词意发展的关键处。在这关键处,作者笔锋决定性地一转:“多似浔阳江上泪”,这一转,决定词意向愁的方面发展。白居易在浔阳江听到琵琶女弹琵琶,自伤沦落,心情激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朱敦儒为什么“多似浔阳江上泪”?下文提出了明确的答案:“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原来朱敦儒感到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词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来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权已近夕照黄昏,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难,远离故土,流落南方的词人来说,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浔阳江上泪”呢!"落照红"三字,即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季国运的衰微气象。这种国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词《采桑子·彭浪矶》中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由此可见朱敦儒身经国亡家破之难,流离转徙于南方之后,贯串在他词中的主流始终是一颗对国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种感人至深的爱国激情。千百年后读之,仍令人心情激荡不已。
沛沛全词用典灵活、自然、贴切,词风明快,内容安排层次清楚。下片在静穆中突然迸发出爱国激情,如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流,激荡人心,久久不能平静。
《减字木兰花》
沛沛年衰人老。矍铄支离君莫笑。白日青天。我自心情胜少年。
超凡入妙。游戏神通随意到。酒圣诗仙。舞棹虚空驾铁船。
沛沛
《卜算子 · 其二》
沛沛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沛沛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沛沛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沛沛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沛沛《卜算子·旅雁向南飞》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下片写他乡的不适、危机与迷惘感。同时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借所遇到的景物来为自己写照,抒发自己的心声。
沛沛上阙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沛沛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沛沛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好事近 · 摇首出红尘》
沛沛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沛沛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沛沛
沛沛《好事近·渔父词》是宋代诗人朱希真隐居嘉兴期间所写的一组词,总共六首。诗人通过这组词来歌咏自己漫游江湖的闲适生活,作品中通过对渔父的咏叹,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全词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闲旷的风致。
沛沛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沛沛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
沛沛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沛沛下阕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沛沛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沛沛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沛沛与这些词作相比,朱希真的这首渔父词,当然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只是词人退隐之后,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吴江垂虹亭,流连忘返:「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念奴娇》)进一步表示要「洗尽凡心,相忘世尘」。而不再是当年在「南海西头」时,「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浪淘沙》)那种痛心中原沦陷敌手的悲恨心情了。
《如梦令》
沛沛莫恨中秋无月。月又不甜不辣。幸有瓮头春,闲坐暖云香雪。
香雪。香雪。满引水晶蕉叶。
沛沛
《感皇恩 · 其二》
沛沛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拄杖穿花露犹泫。菊篱瓜畹。最喜引枝添蔓。先生独自笑,流莺见。
着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群芳休怪我,归来晚。
沛沛
《感皇恩 · 其二》
沛沛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沛沛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沛沛一个两三亩地的小园儿,随方位地势之所宜,随品种配搭之所宜,栽花种竹,点缀园子。槿树篱笆茅草房屋,便有了山家的风味。栽花艺竹之余,词人小具杯盘,徐图一醉。
沛沛总却世事营营,胸中没有半点挂虑,自然容易心与景浃,感受到外间景物欣然自得,好象都争先恐后来取悦于人似的。称心如意的度过余日无多的暮景。在这个人间洞天里度此余年,就好像尘世之外。
沛沛《感皇恩·一个小园儿》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上阕首五句描写作者晚年隐居之处的“山家风味”,末二句南写作者日夕饮洒、随意醉卧池塘与林间的逍遥生活。下阕转入议论,首二句写作者心中了无牵挂。次二句强调“称心如意”与前面“胸中无事”一样,末句融情于二景,寄托志向,自然收尾,韵味绵长。词中运用多种小数目,如话家常,十分亲切。同时,也透出主人公知足寡欲的人生态度。
沛沛“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开篇引领全词,似儿歌、童谣般浅显明了,读来轻松亲切。一个小园子,两三亩地,词人如话家常一般谈论自己的生活,透露出一丝清心寡欲和知足常乐的坦然。
沛沛“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这三句在内容是对上句的承接,词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种上鲜花和竹子,俨然一派园林之风,他又在园子周围插上一圈整齐的篱笆,再加上一间茅草屋,带着几许山里人家的味道。
沛沛词人用词匠心独运,整个上阕既没有用任何优美的词藻加以修饰,也没有用一字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平实自然的词语,烘托出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隐逸情感,一花、一竹、一篱、一舍,勾勒出一幅城郭依山栾、茅舍傍流水的田园画,令人心旌荡漾。
沛沛“等闲池上饮,林间醉”,这正是词人日常生活的写照,每日畅游在自己的小园子里,品品躬耕之乐,不为红尘世事劳心伤神,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池边饮上几杯美酒,醉于形更醉于心。这几句简单的景物描写里糅进点点叙事,更突出词人闲适从容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
沛沛“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词人仍然沿用上阕惯用的笔法进行描摹,在静谧恬静的山林里每日围绕自己过活,心中没有任何牵挂,迷人的风景也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词人抛去周遭庞杂的污秽和杂念,只管循迹山林,沉醉于山水,感受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
沛沛这首词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为特色,“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道出人生在世,屈指可数,莫要虚度光阴,要及时行乐做自己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此外这两句还透露出一丝哀婉悲戚和几许慨叹光阴如梭的无奈之情。
沛沛词人在下句为如何度过余生作出了回答:“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人生过半,剩下的每寸光阴,词人都打算在这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洞天”度过,怡然自得、自娱自乐的满足感跃然纸上。此句原本的语序应是“谁道洞天在尘寰外”,此处巧用倒装,使全词韵脚押韵,格律一致,整体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韵律美。全词从头到尾宏观抒情,微观落笔,词人对山水的眷恋溢于言表。词中的一字一句淡雅温馨,洋溢着超然和闲适,让人体味到心平气和的同时,也憧憬起那生机勃勃的山林生活。
《昭君怨 · 悼亡》
沛沛胧月黄昏亭榭。池上秋千初架。燕子说春寒。杏花残。
泪断愁肠难断。往事总成幽怨。幽怨几时休。泪还流。
沛沛
《望海潮 · 丁酉,西内成,乡人请作望幸曲》
沛沛嵩高维岳,图书之渊,西都二室三川。神鼎定金,麟符刻玉,英灵未称河山。谁再整乾坤。是挺生真主,浴日开天。御归梁苑,驾回汾水凤楼闲。
沛沛升平运属当千。眷凝旒暇日,西顾依然。银汉诏虹,瑶台赐碧,一新瑞气祥烟。重到帝居前。怪鹊桥龙阙,飞下人间。父老欢呼,翠华来也太平年。
沛沛
《朝中措 · 先生筇杖是生涯》
沛沛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沛沛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沛沛我每日里携杖云游四海为家,秋夜赏月,春日品花。逢人见事不再起憎爱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云霞。
沛沛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酒,有时到萧寺里讨茶。我就像一只黄鹂栖飞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谁家。
沛沛《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筇杖”是全词的一条贯串线,词人紧紧抓住这一意象,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其中、熔铸其内,使主体意识得到了集中而充分的表达。
沛沛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
沛沛“先生筇杖是生涯”,开头一语是全词意蕴的形象的总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谓。词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进行涵盖,就表明他已无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挑月更担花”写出了山野风情之美与身在山野的惬意。以竹筇挑月、担花既能令人想见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态,也可体味出词人吟风弄月的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进行生发,前句以“把住”筇杖作为眼前社会现实的象征,词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对它们‘已无所谓爱憎可言,后句把倚杖而行作为他对生活的向往,他所行之处烟霞缭绕,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托。词人在“筇杖”这一意象上该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丰富的意蕴。
沛沛下阕仍承“竹筇”的意象进行放逸之情的抒发。“飘然携去”之句就是写他倚杖而行的处处踪迹,他携着它(筇杖)到“旗亭问酒”,到“萧寺寻茶”,一“寻”一“问”暗示词人生计的清寒,神情潇洒落拓。结尾二句尤为妙笔,词人比喻自己是一只飞止无定的黄鹂,性之所至不知会飞到谁家,朱教懦晚年犹如此风趣诙谐,以活泼小巧的黄鹂自喻,表现作者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
《木兰花慢 · 其一》
沛沛折芙蓉弄水,动玉佩、起秋风。正柳外闲云,溪头澹月,映带疏钟。人间厌谪堕久,恨霓旌未返碧楼空。且与时人度日,自怜怀抱谁同。
当时种玉五云东。露冷夜耕龙。念瑞草成畦,琼蔬未采,尘染衰容。谁知素心未已,望清都绛阙有无中。寂寞归来隐几,梦听帝乐冲融。
沛沛
《柳梢青》
沛沛水云晚照。浮生了了,霜风衰草。日月金梭,江山春梦,天多人少。
赤松认得虚空,便一向、飞腾缥缈。直上蓬瀛,回看沧海,凄然长啸。
沛沛
《桂枝香 · 南都病起》
沛沛春寒未定。是欲近清明,雨斜风横。深闭朱门,尽日柳摇金井。年光自趁飞花紧。奈幽人、雪添双鬓。谢山携妓,黄垆贳酒,旧愁慵整。
沛沛念壮节、漂零未稳。负九江风笛,五湖烟艇。起舞悲歌,泪眼自看清影。新莺又向愁时听。把人间、如梦深省。旧溪鹤在,寻云弄水,是事休问。
沛沛
《桃源忆故人》
沛沛飘萧我是孤飞雁。不共红尘结怨。几度蓬莱清浅。侧翅曾傍看。
沛沛有时飞入西真院。许趁风光流转。玉蕊绿花开遍。可惜无人见。
沛沛
沛沛《桃源忆故人·飘萧我是孤飞雁》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词。
《桃源忆故人》
沛沛雨斜风横香成阵。春去空留春恨。欢少愁多因甚。燕子浑难问。
沛沛碧尖蹙损眉慵晕。泪湿燕支红沁。可惜海棠吹尽。又是黄昏近。
沛沛
《桃源忆故人》
沛沛西楼几日无人到。依旧红围绿绕。楼下落花谁扫。不见长安道。
沛沛碧云望断无音耗。倚遍阑干残照。试问泪弹多少。湿遍楼前草。
沛沛
《桃源忆故人》
沛沛谁能留得朱颜住。枉了百般辛苦。争似萧然无虑。任运随缘去。
沛沛人人放著逍遥路。只怕君心不悟。弹指百年今古。有甚成亏处。
沛沛
《桃源忆故人》
沛沛玉笙吹彻清商后。寂寞弓弯舞袖。巧画远山不就。只为眉长皱。
沛沛灵犀望断星难透。立到凄凉时候。今夜月明如昼。人共梅花瘦。
沛沛
《水调歌头 · 其一淮阴作》
沛沛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沛沛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消忧。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沛沛
沛沛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处渭水北岸,距都城长安不远;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后代诗文遂引为典实。此词借“五陵”以指作者故乡名城洛阳,意点染奢华豪纵的气氛,以映衬风流少年的俊爽形象。《乐府诗集》有《结客少年场行》,题解引《乐府广题》云:“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词中“结客”二字即从此出。此处虽借鉴古人,而自抒怀抱,自具面目。首两句定下基调,下文分三层写开。
沛沛“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两句承前“结客”句来,写朋侪相与之欢,并骑驰纵之远,笔墨极简省,而郊次春游时那欢畅自恣的场面连同游人的神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是归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薄暮时分,词人和他的友伴们头戴鲜花,打马朝城里走来,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句中“桃叶”是“桃叶渡”的省称,地处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是借指游冶的场所。“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装句式。“不管”的主语“小袖”置后,以突出人物。“不管”二字写出女子挽留之真诚与执着,是着力之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恋情设下伏线。
沛沛上片第一层极写其豪俊气概,第二层则表现其儿女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活脱脱如目前。“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二句又起一层,笔墨酣畅淋漓。上句之“春壶碧”,暗写红粉情意,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意境。结句有力突现了词人自家醉卧青楼的形象: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可见畅快之至,亦不羁之至了。到了此处,一天的游春之乐达到高潮,作者的豪兴也尽情写出。整个上片选取最能表现早年生活风貌的骤马游春一幕来叙说,笔调欢快明朗,化前人意境于不知不觉间,妙合无限。
沛沛过片三句,词意陡转,由昔入今,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突如其来的家国变故。“楚云”诗词里常与女子相关,如张谓诗句:“红粉青娥映楚云”(《赠赵使君美人》)。“陇水散”用梁鼓角横吹曲《陇头流水歌》“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句意。《古今乐录》引《辛氏三秦记》曰:“陇渭西关,其陂九迥,上有清水,四注流下。”此中含隐着对那位青楼女的依依别情。语调沉重,悲思喷涌,“惊”、“散”二字带出作者受到震动、无限哀愁的神态,是很醒目的。
沛沛以下两句,不假外物,直抒胸臆,充满哀极痛极的勃郁之气。“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这近乎绝望的哀号,情感特强,因为是紧接前面力度很高的三句而来,故没有直白浅露之感,是感情凝聚、充积以至于倾泻的自然过程。“何处”二字已见出愁怀难遣,欲告无人的苦楚。于是词人瞩目于“飞鸿旧月”。词人问道:飞鸿可捎来故人的音讯?明月曾是往日生活的见证人,如今可愿传去心中的思念?它们把人的心绪带向遥远的故国,又触发物是人非之慨。此刻,作者想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私情,他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所以说,“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两句表明他多少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始终连接着民族的兴亡,面前经历的是一场悲剧。这样,词的意境有了拓展。
沛沛结句收缩全篇的悲愁思绪,显出“无垂不缩”的功夫。“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西州,当是用羊昙事。《晋书。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重,谢安扶病还都时曾过西州门,“安薨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大醉,不觉至州门,痛哭而去。”词用此事,当有怀想谢安之类贤相、慨叹当世无人之意。南渡以来,朱敦儒无日不思念金人的统治下的故土,牵挂天各一方的亲朋。可是,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这一结句亦景亦情,以沉痛之笔点活全篇,并使整体意境苍劲高起,读来似觉其千钧之力。
《水龙吟 · 放船千里凌波去》
沛沛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沛沛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沛沛放船千里乘风破浪顺流东下,经过吴山只是稍微的浏览了一下景色。云层密密聚集在水府附近,江涛汹涌追随着巫山神女奔走。众水汇成大江滔滔东注人海。匆匆奔波向南的北方游子,满怀壮志却偏感报国到无门,随着年华流逝忽然觉得要走到垂暮之年。想起伊阙和嵩山的隐居生活,跟巢父、许由一样的林下故友,那时的生活竟如同南柯一梦,很快消失转眼之间已成过去。
沛沛回望中原金兵还没有彻底消灭,试问人间抗敌的英雄在何处?空怀有报效国家的奇谋良策,可怜无人赏识,也不被重用,白羽箭上白白的堆积满了灰尘。想当年东吴末帝孙皓用铁索横截江面,晋军烧断铁索,战船长驱东下,攻破金陵,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心情无比悲苦。如今我只能独自愁敲桂木短桨,悲愤地低诵那古曲梁父吟,热泪像雨一样横流,止不住心中万分的悲伤。
沛沛这首词是南宋朱敦儒由吴越飘零至江西的途中所作,表达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爱国文人志士对国家今昔变幻的悲愤之情。
沛沛朱敦儒的词,从题材和内容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他早期的轻狂生活和闲适心情的,另一类是写他忧国伤时,抚今思昔的。这首《水龙吟》就属于他后一类作品的代表之一,是由吴越飘零至江西的途中所作,表达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爱国文人志士对国家今昔变幻的悲愤之情。
沛沛词的上阕写去国离乡之感。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放船长江,顺流东下时,除了略顾江苏南部诸山之外,就只看到滚滚江水和片片白云了。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九”,泛指多数,“九江”,谓长江为众水汇流之江。
沛沛诗人面对长江的壮丽景色,不禁产生感慨,故紧接前六句说:“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当年曾“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自诩为“清都山水郎”(《鹧鸪天》)的他,今已作客他乡,“壮心偏感,年华将暮”。诗人从洛阳逃难到南方,所以自称“北客”。“壮心”则指报国壮志。这三句是说:自己有报国壮志,但是报国无路,年龄却又一天一天老了。这怎能不使人感慨呢!其实,这还不仅是感慨,它还包含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正因为对现实不满,自然会怀念过去的岁月,怀念过去的人和事,面对青山绿水,词人想到往昔繁华的洛阳,回忆起曾游乐于山水间的“伊、嵩旧隐,巢、由故友”。伊、嵩,洛阳附近的伊水和嵩山;巢、由,本指隐士巢父和许由,此处借指词人居洛阳时的故友。他们是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代表着他们自身,同时又无疑是词人过去记忆的象征。“旧隐”“故友”,定是让词人感慨万分。当年一起“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雨中花》)的故人而今何在?靖康之变前那疏狂自放于山水间的生活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且一去不复返。词人不禁长叹“南柯梦、遽如许”。时光流逝给人带来的苍老与无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况生逢乱世,国将亡的悲痛,这岂止是韶华已逝、壮志不再的悲哀!
沛沛下阕写对国事的关怀和报国无路的悲痛。词一开头就沉痛地指出“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意思足说:回首中原,金兵依旧盘踞,而抗金的英雄在何处呢?抗金名将宗泽多次上书,力请出兵收复失地,为投降派所阻,忧愤成疾。连呼“过河”而与世长辞。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驱逐金人的宰相李纲被投降派排挤出朝了。“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白羽”,白羽扇,用来指挥军事。这三句既是对抗金英雄的不幸遭遇的惋惜,同时也是表达自己报国无路的悲痛之情的。这和词人在《苏幕遮》词中写的“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完全一致。南宋最高统治者对抗金英雄不用,对有报国奇谋的不用,而金人却在长江饮马了。
沛沛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不禁想到晋灭吴的历史事件。“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为完成统一大业,下令伐吴,从西边的益州(今四川成都)至东边的滁州(今安徽滁县)分兵数路,向吴进攻。龙骧将军王濬从四川率领战船沿长江东下,向金陵(今江苏南京)挺进。吴人横铁锁(铁链)于长江,企图阻其军舰。可是王濬用火炬、麻油烧熔铁锁,长驱东下,攻入金陵,吴主孙皓只好投降了。现在,晋灭吴的历史会不会重演呢?想至此,词人痛苦已极。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只能敲着船像当年隐居南阳,关心天下大事的诸葛亮一样悲吟《梁父》诗罢了。这对一个爱国者是多么痛苦的事呵,所以“泪流如雨”。这种苦痛是深沉的,悲愤是沉痛而绵长的,是处于那个时代但凡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无法逃脱的。
沛沛全词直抒胸臆,词情激越,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合为一体。整首词是南渡时期词人个人情感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同时,词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尤其是心怀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谓南渡时期一代士人的缩影。
《燕归梁》
沛沛帐掩秋风一半开。闲将玉笛吹。过云微雨散轻雷。
沛沛夜参差、认楼台。暗香移枕新凉住,竹外漏声催。放教明月上床来。共清梦、两徘徊。
沛沛
《相见欢》
沛沛泷州几番清秋。许多愁。叹我等闲白了、少年头。
人间事。如何是。去来休。自是不归归去、有谁留。
沛沛
《相见欢》
沛沛东风吹尽江梅。橘花开。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
今古事。英雄泪。老相催。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沛沛
《相见欢》
沛沛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沛沛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沛沛
沛沛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沛沛上阕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李白曾在这里写下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抒发的是对南齐诗人谢朓的怀念。
沛沛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
沛沛接下来,作者写自己在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沛沛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沛沛下阕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沛沛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摒弃直陈其事的写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在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受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沛沛此词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读后令人感到荡气回肠,馀味深长。
《相见欢》
沛沛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
浮生事。长江水。几时闲。幸是古来如此、且开颜。
沛沛
《相见欢 · 金陵城上西楼》
沛沛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沛沛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沛沛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沛沛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沛沛《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沛沛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馀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沛沛下阕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阕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阕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沛沛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沛沛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苏幕遮》
沛沛瘦仙人,穷活计。不养丹砂,不肯参同契。两顿家餐三觉睡。闭著门儿,不管人闲事。
又经年,知几岁。老屋穿空,幸有天遮蔽。不饮香醪常似醉。白鹤飞来,笑我颠颠地。
沛沛
《苏幕遮》
沛沛酒壶空,歌扇去。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沛沛
《蓦山溪(和人冬至韵)》
沛沛西江东去,总是伤时泪。北陆日初长,对芳尊、多悲少喜。美人去后,花落几春风,杯漫洗。人难醉。愁见飞灰细。
沛沛梅边雪外。风味犹相似。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气。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剑履。辞黄绮。珍重萧生意。
沛沛
《西江月》
沛沛澹澹薰风庭院,青青过雨园林。铜驼陌上旧莺声。今日江边重听。
落帽酒中有趣,题桥琴里无心。香残沈水缕烟轻。花影阑干人静。
沛沛
《西江月》
沛沛元是西都散汉,江南今日衰翁。从来颠怪更心风。做尽百般无用。
屈指八旬将到,回头万事皆空。云间鸿雁草间虫。共我一般做梦。
沛沛
《西江月 · 世事短如春梦》
沛沛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沛沛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沛沛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沛沛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沛沛这首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这两句对仗工整,集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贴而自然。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计较”,算计之意。这两句倒装,不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下句的因素。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词人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沛沛“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幸遇”、“况逢”等字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写照。“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沛沛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下阕末句与上阕“万事原来有命”句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西江月 · 日日深杯酒满》
沛沛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沛沛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沛沛另作:
沛沛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沛沛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沛沛每天把大酒杯倒满酒.终日在鲜花盛开的小花圃里喝醉。自己唱歌自己跳舞,自己乐得开怀大笑.最令人高兴的是没有牵挂没有羁绊。
沛沛一生中能有几回短暂的美丽的梦.多少奇人异士都不免归到黄泉。人生不用计较太多.只要把现在的欢乐时光过好就行了。
沛沛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
沛沛“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起首两句写出词人终日醉饮花前的生活。深杯酒满见得饮兴之酣畅,小圃花开点出居处之雅致。无一字及人,而人的精神风貌已隐然可见。这正是借物写人之法的妙用。“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抒情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出现了。三个“自”隔字重叠,着力突出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神态,自然地带出“无拘无碍”一句。
沛沛整个上片洋溢着轻松自适的情致,行文亦畅达流转,宛若一曲悦耳的牧歌。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怀,又避免给人以浅显平直之感。
沛沛至下片文情陡变,两个对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认识,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几场短暂春梦杂沓无序的联缀,无论怎样的奇士贤才都终究不免归于黄泉。这是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之后的感喟,无疑含有消极的虚无意识。此词写作时代大致正忠良屈死而奸佞当道之时,“黄泉”(“红尘”)句也隐含着深深的悲愤之情。
沛沛这时,朱敦儒那种壮怀远抱已被消蚀殆尽了,字里行间仍存苦怀,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他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不复希冀有所作为,把一切都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自己“不须计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在”,求得片时欢乐也就心满意足了。
沛沛末句不啻是对上片所描述的闲逸自得生活之底蕴的概括和揭示。这句在结构上也是有力的收束。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感叹,有情景相生、借景达情之妙。
沛沛这是一首清新淡雅,韵味天成的小词,语意俱佳。
《采桑子 · 其一 · 彭浪矶》
沛沛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沛沛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沛沛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斤。
沛沛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沛沛《采桑子·彭浪矶》是宋代作家朱敦儒怀念中原故土的一首词。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沛沛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沛沛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沛沛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沛沛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沛沛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采桑子 · 其二重阳病起饮酒连夕》
沛沛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叶下潇湘。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昼短歌长。红烛黄花夜未央。
沛沛
《雨中花慢 · 岭南作》
沛沛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沛沛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沛沛回忆当年在洛阳的时候,在广袤的上林苑附近射打猎物,伴着宫殿两旁的楸木树遛马散步。郁郁葱葱的景致非常漂亮,赤县辽阔好似神州一样。美好的时光未曾虚度,好朋友处处相留。无论“雪夜”还是“花朝”,他都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占尽风头。
沛沛金人入侵,逃亡到南部偏远的地方,勉强学习应玚、刘桢居王侯门下。朝廷之中,有谁敢为国出力,取得封侯功绩。大雁可以随季迁徙,江流可以日夜奔流,唯独自己,欲归而不得。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已日渐老去,再重返故国显然已是难上加难,只好依托梦境,将自己带回那个魂牵梦萦的故国。
沛沛《雨中花·岭南作》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述了昔日洛阳迷人风物和欢乐生活,有力地衬托起后半阕的家国哀思。下片抒发了对寄居的苦恼,对朝廷的责怨。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
沛沛上片起首一句追述了承平岁月中的胜景清游。词人用射猎西苑,走马东郊,来概括往日与狂朋怪侣俊游的盛况,既是用典,又是纪实,笔力遒劲,具足声容。接下来,以一个去声的“对”字领“葱葱”两句,展示出一幅生机活泼、热气腾腾的广阔背景。
沛沛这是故意设计的顿挫之笔,不肯教“射麋”、“走马”的俊迈之气一下发露太过。后又用“好景”两句挺接发端之意,然而却只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渲染。经过一番蓄势,然后以一个“向”字领出了“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三句妙语来。这一气呵出的三句,真把这位骏马貂裘的青年公子的狂游盛况写到了极致。
沛沛下片,词意陡转,大起大落,与前片形成鲜明的反差。过片三句,写金兵南下之时,词人被迫避难南荒,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流离道路已极不堪,寄食豪门,仰人鼻息,痛苦又更甚一层。一个“强”字包含了其间种种酸辛,是一个倔强者无可奈何的喟叹。沦亡的痛苦,把当年的意气公子从风月留连的醉梦中惊醒。他和同时代的许多爱国诗人一样,也要为民族的振兴呐喊搏斗。然而那个君孱臣佞的小朝廷里,他的满腔热情,根本不被置理。“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就是这种内心痛苦的披露,意谓:莫说有卧龙的才具,也无法建树封侯的功业。这是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英雄的悲叹,语气沉重,充满失望的痛苦。
沛沛接下来“塞雁”、“蛮江”二句,可以抒写了郁结于胸的故国之苦思。塞雁比人更幸福,它可以不受人间兵戈的阻隔,年年春天结阵北去:“蛮江”也是自由的,它可以日夜不止地依旧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唯有自己这个天涯的羁客,却不能重返故园了。这几句融情入景无情景物,并惹哀愁,写得真切感人。歇拍三句,更进一层,把悲哀推到了极点。先说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运笔虚际,翻腾出一个心魂入梦重返家山的结局,然而以梦境的欢愉来衬托实境的悲惋,益觉加倍的悲哀了。与篇首相绾合,结构谨严,语极沉痛,几入化境。
《风流子》
沛沛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
沛沛
《鹊桥仙》
沛沛姮娥怕闹,银蟾传令,且与遮鸾翳凤。直须人睡俗尘清,放云汉、冰轮徐动。
沛沛山翁散发,披衣松下,琴奏瑶池三弄。曲终鹤警露华寒,笑浊世、饶伊做梦。
沛沛
《鹧鸪天 · 西都作》
沛沛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沛沛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沛沛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天性是懒散和疏狂。天帝曾批给我管理风露的诏帛,我也多次上呈留住彩云,借走月亮的奏章。
沛沛诗一写就是一万首,酒一饮就是一千杯,不曾正眼看过侯王。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愿插着梅花醉卧在洛阳中。
沛沛此词是北宋词人朱敦儒作于西都(今洛阳)的词。上阕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下阕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权贵的不屑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沛沛上阕的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因而无法改变。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曾批给雨”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这二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沛沛下阕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思的丰富,酒量的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沛沛全词清隽婉丽,自然流畅,前后呼应,章法谨严,充分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傲视王侯、潇洒狂放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