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与赵莒茶宴》

沛沛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沛沛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沛沛

沛沛唐代饮茶风气日炽,上自权贵,下至百姓,皆崇尚茶当酒。茶宴的正式记载见于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与赵莒一块办茶宴,地点选在竹林,但不像“竹林七贤”那样狂饮,而是以茶代酒,所以能聚首畅谈,洗净尘心,在蝉鸣声中谈到夕阳西下。钱起为记此盛事,写下这一首《与赵莒茶宴》诗。
沛沛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作者与赵莒在翠竹下之下举行茶宴,一道饮紫笋茶,并一致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饮过之后,已浑然忘我,自我感觉脱离尘世,红尘杂念全无,一心清静了无痕。俗念虽全消,茶兴却更浓,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散。
沛沛诗里描绘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图,除了令人神往的竹林外,诗人还以蝉为意象,使全诗所烘托的闲雅志趣愈加强烈。蝉与竹一样是古人用以象征峻洁高志的意象之一,蝉与竹、松等自然之物构成的自然意境是许多文人穷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人们试图在自然山水的幽静清雅中拂去心灵的尘土,舍弃一切尘世的浮华,与清风明月、浮云流水、静野幽林相伴,求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归雁》

沛沛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沛沛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沛沛大雁啊,你为何要无端地飞离那风光无限的湘江?那里碧沙浩渺,沙滩明净,两岸水草丰茂,环境何等宜人!是否因为湘水女神月夜琴瑟,声声哀怨,如泣如诉,你难以忍受那动人心弦的无限凄凉?

沛沛《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沛沛这首《归雁》,虽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沛沛“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沛沛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那么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如此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实际上诗人笔下的大雁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沛沛短短四句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沛沛《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江行无题一百首》

沛沛【其一】
沛沛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
沛沛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沛沛【其二】
沛沛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
沛沛岘山回首望,如别故关人。
沛沛【其三】
沛沛浦烟函夜色,冷日转秋旻。
沛沛自有沈碑石,清光不照人。
沛沛【其四】
沛沛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
沛沛只今谁善舞,莫恨发阳台。
沛沛【其五】
沛沛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
沛沛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沛沛【其六】
沛沛晚来渔父喜,罾重欲收迟。
沛沛恐有长江使,金钱愿赎龟。
沛沛【其七】
沛沛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
沛沛夜凉无远梦,不为偶闻砧。
沛沛【其八】
沛沛霁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
沛沛隐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沛沛【其九】
沛沛好日当秋半,层波动旅肠。
沛沛已行千里外,谁与共秋光。
沛沛【其十】
沛沛润色非东里,官曹更建章。
沛沛宦游难自定,来唤棹船郎。
沛沛【其十一】
沛沛夜江清未晓,徒惜月光沉。
沛沛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
沛沛【其十二】
沛沛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沛沛静听江叟语,俱是厌兵人。
沛沛【其十三】
沛沛箭漏日初短,汀烟草未衰。
沛沛雨馀虽更绿,不是采蘋时。
沛沛【其十四】
沛沛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
沛沛岸沙平欲尽,垂蓼入船窗。
沛沛【其十五】
沛沛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
沛沛俱是南来客,怜君缀一行。
沛沛【其十六】
沛沛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
沛沛尽知行处险,谁肯载时轻。
沛沛【其十七】
沛沛云密连江暗,风斜著物鸣。
沛沛一杯真战将,笑尔作愁兵。
沛沛【其十八】
沛沛柳拂斜开路,篱边数户村。
沛沛可能还有意,不掩向江门。
沛沛【其十九】
沛沛不识桓公渴,徒吟子美诗。
沛沛江清唯独看,心外更谁知。
沛沛【其二十】
沛沛憔悴异灵均,非谗作逐臣。
沛沛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沛沛【其二十一】
沛沛水涵秋色静,云带夕阳高。
沛沛诗癖非吾病,何妨吮短毫。
沛沛【其二十二】
沛沛登舟非古岸,还似阻西陵。
沛沛箕伯无多少,回头讵不能。
沛沛【其二十三】
沛沛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沛沛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沛沛【其二十四】
沛沛秋云久无雨,江燕社犹飞。
沛沛却笑舟中客,今年未得归。
沛沛【其二十五】
沛沛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
沛沛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沛沛【其二十六】
沛沛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
沛沛只知秦塞远,格磔鹧鸪啼。
沛沛【其二十七】
沛沛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
沛沛鹭鸶虽有伴,仍共影双飞。
沛沛【其二十八】
沛沛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
沛沛有村知不远,风便数声砧。
沛沛【其二十九】
沛沛棹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
沛沛不顾鱼多处,应防一目罗。
沛沛【其三十】
沛沛渐觉江天远,难逢故国书。
沛沛可能无往事,空食鼎中鱼。
沛沛【其三十一】
沛沛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
沛沛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沛沛【其三十二】
沛沛滩浅争游鹭,江清易见鱼。
沛沛怪来吟未足,秋物欠红蕖。
沛沛【其三十三】
沛沛蛩响依莎草,萤飞透水烟。
沛沛夜凉谁咏史,空泊运租船。
沛沛【其三十四】
沛沛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
沛沛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沛沛【其三十五】
沛沛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
沛沛岂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沛沛【其三十六】
沛沛烟渚复烟渚,画屏休画屏。
沛沛引愁天末去,数点暮山青。
沛沛【其三十七】
沛沛水天凉夜月,不是惜清光。
沛沛好物随人秘,秦淮忆建康。
沛沛【其三十八】
沛沛古来多思客,摇落恨江潭。
沛沛今日秋风至,萧疏独沔南。
沛沛【其三十九】
沛沛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
沛沛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沛沛【其四十】
沛沛秋风动客心,寂寂不成吟。
沛沛飞上危樯立,啼乌报好音。
沛沛【其四十一】
沛沛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
沛沛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沛沛【其四十二】
沛沛九日自佳节,扁舟无一杯。
沛沛曹园旧尊酒,戏马忆高台。
沛沛【其四十三】
沛沛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
沛沛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沛沛【其四十四】
沛沛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争。
沛沛静宿凉湾月,应无失侣声。
沛沛【其四十五】
沛沛轻云未护霜,树杪橘初黄。
沛沛信是知名物,微风过水香。
沛沛【其四十六】
沛沛渺渺望天涯,清涟浸赤霞。
沛沛难逢星汉使,乌鹊日乘槎。
沛沛【其四十七】
沛沛土旷深耕少,江平远钓多。
沛沛生平皆弃本,金革竟如何。
沛沛【其四十八】
沛沛海月非常物,等闲不可寻。
沛沛披沙应有地,浅处定无金。
沛沛【其四十九】
沛沛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
沛沛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沛沛【其五十】
沛沛风好来无阵,云闲去有踪。
沛沛钓歌无远近,应喜罢艨艟。
沛沛【其五十一】
沛沛吴疆连楚甸,楚俗异吴乡。
沛沛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沛沛【其五十二】
沛沛岸绿野烟远,江红斜照微。
沛沛撑开小渔艇,应到月明归。
沛沛【其五十三】
沛沛雨馀江始涨,漾漾见流薪。
沛沛曾叹河中木,斯言忆古人。
沛沛【其五十四】
沛沛叶舟维夏口,烟野独行时。
沛沛不见头陀寺,空怀幼妇碑。
沛沛【其五十五】
沛沛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
沛沛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沛沛【其五十六】
沛沛坠露晓犹浓,秋花不易逢。
沛沛涉江虽已晚,高树搴芙蓉。
沛沛【其五十七】
沛沛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
沛沛若比阴霾日,何妨夜未阑。
沛沛【其五十八】
沛沛近戍离金落,孤岑望火门。
沛沛唯将知命意,潇洒向乾坤。
沛沛【其五十九】
沛沛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
沛沛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沛沛【其六十】
沛沛夕景残霞落,秋寒细雨晴。
沛沛短缨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沛沛【其六十一】
沛沛堤坏漏江水,地坳成野塘。
沛沛晚荷人不折,留取作秋香。
沛沛【其六十二】
沛沛左宦终何路,摅怀亦自宽。
沛沛襞笺嘲白鹭,无意喻枭鸾。
沛沛【其六十三】
沛沛楼空人不归,云似去时衣。
沛沛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沛沛【其六十四】
沛沛白帝朝惊浪,浔阳暮映云。
沛沛等闲生险易,世路只如君。
沛沛【其六十五】
沛沛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
沛沛客船虽狭小,容得庾将军。
沛沛【其六十六】
沛沛风雨正甘寝,云霓忽晚晴。
沛沛放歌虽自遣,一岁又峥嵘。
沛沛【其六十七】
沛沛静看秋江水,风微浪渐平。
沛沛人间驰竞处,尘土自波成。
沛沛【其六十八】
沛沛风劲帆方疾,风回棹却迟。
沛沛较量人世事,不校一毫厘。
沛沛【其六十九】
沛沛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沛沛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沛沛【其七十】
沛沛幽思正迟迟,沙边濯弄时。
沛沛自怜非博物,犹未识凫葵。
沛沛【其七十一】
沛沛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
沛沛落帆唯待月,一钓紫菱湾。
沛沛【其七十二】
沛沛千顷水纹细,一拳岚影孤。
沛沛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
沛沛【其七十三】
沛沛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
沛沛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沛沛【其七十四】
沛沛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
沛沛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沛沛【其七十五】
沛沛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
沛沛知是江湖阔,无心击塞鸿。
沛沛【其七十六】
沛沛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
沛沛可怜无酒分,处处有旗亭。
沛沛【其七十七】
沛沛江草何多思,冬青尚满洲。
沛沛谁能惊鵩鸟,作赋为沙鸥。
沛沛【其七十八】
沛沛远岸无行树,经霜有半红。
沛沛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沛沛【其七十九】
沛沛身世比行舟,无风亦暂休。
沛沛敢言终破浪,唯愿稳乘流。
沛沛【其八十】
沛沛数亩苍苔石,烟濛鹤卵洲。
沛沛定因词客遇,名字始风流。
沛沛【其八十一】
沛沛兴闲停桂楫,路好过松门。
沛沛不负佳山水,还开酒一尊。
沛沛【其八十二】
沛沛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
沛沛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
沛沛【其八十三】
沛沛短楫休敲桂,孤根自驻萍。
沛沛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沛沛【其八十四】
沛沛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
沛沛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沛沛【其八十五】
沛沛高浪如银屋,江风一发时。
沛沛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
沛沛【其八十六】
沛沛细竹渔家路,晴阳看结缯。
沛沛喜来邀客坐,分与折腰菱。
沛沛【其八十七】
沛沛幸有烟波兴,宁辞笔砚劳。
沛沛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沛沛【其八十八】
沛沛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
沛沛不奈扁舟去,其如决计何。
沛沛【其八十九】
沛沛数峰云断处,去岸映高山。
沛沛身到韦江日,犹应未得闲。
沛沛【其九十】
沛沛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
沛沛未敢相邀约,劳生只自怜。
沛沛【其九十一】
沛沛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
沛沛何曾妨钓艇,更待得鱼归。
沛沛【其九十二】
沛沛沙上独行时,高吟到楚词。
沛沛难将垂岸蓼,盈把当江蓠。
沛沛【其九十三】
沛沛新野旧楼名,浔阳胜赏情。
沛沛照人长一色,江月共凄清。
沛沛【其九十四】
沛沛愿饮西江水,那吟北渚愁。
沛沛莫教留滞迹,远比蔡昭侯。
沛沛【其九十五】
沛沛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
沛沛当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沛沛【其九十六】
沛沛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
沛沛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沛沛【其九十七】
沛沛高峰有佳号,千尺倚寒松。
沛沛若使炉烟在,犹应为上公。
沛沛【其九十八】
沛沛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沛沛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沛沛【其九十九】
沛沛楚水苦萦回,征帆落又开。
沛沛可缘非直路,却有好风来。
沛沛【其一百】
沛沛远谪岁时晏,暮江风雨寒。
沛沛仍愁系舟处,惊梦近长滩。
沛沛

《省试湘灵鼓瑟》

沛沛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沛沛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沛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沛沛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沛沛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沛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沛沛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沛沛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参加省试时所作。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往往能够即席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好诗来。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沛沛此诗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水风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生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和对驾崩于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成为公认的试帖诗范本。
沛沛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沛沛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沛沛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沛沛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沛沛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香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沛沛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沛沛“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沛沛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最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此联的妙处有:
沛沛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沛沛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沛沛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沛沛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沛沛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沛沛家童扫罗径,昨与故人期。
沛沛山泉沟壑绕着我的茅舍,云霞掩映帷幕般的薜荔。
沛沛新雨过后青竹更是苍翠,夕阳晖中山色增添秀美。
沛沛悠闲的白鹭早早就栖息,秋日的花朵迟迟不凋谢。
沛沛家僮清扫着松萝的小径,早与故人相约盼他到来。

沛沛这是邀约的一首诗,约杨补阙前来书斋叙谈。诗中着力描绘作者自己书斋附近的自然环境,分层次地写出了书斋虽是茅屋草舍,但依壑傍泉,四周景色幽雅秀丽,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全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沛沛从诗题中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他的书斋的清幽雅致,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而这些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准确、细腻的描绘来实现的。
沛沛首联中「茅茨」为「茅屋」之意,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简朴的书斋。「薜帷」指「薜荔的墙帷」。应理解为墙上长满了薜荔,显示了居所的自然状态。句中用得最妙的是「带」字,应为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能充分的引发读者的想象:山泉沟壑萦绕着诗人的小屋,浮云彩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此联为全诗的起笔,远观书斋,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如赏人间仙境。
沛沛颔联与颈联写书斋周围的景物,「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是此诗是最出彩的句子,二者为倒装句,先突出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指出它们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如此遣词造句,不仅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而且让它们具有了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很有质感地感受到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
沛沛「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了这里的鸟与花。白鹭早早的休息,只因一个「闲」字,充分说明了这里的幽静:鸟儿少有人打扰,便可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秋花迟迟不肯落下,只能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它们生长,便可久驻枝头。写鸟、花意在突出书斋环境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
沛沛尾联写诗人早已让家人把那缀满绿萝的小径打扫干净,原因是昨天与杨补阙的约定。一如「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之妙。诗人在上文极力地推崇书斋的环境,意在引出这个约定,希望朋友能如约而至。
沛沛此诗用字精准,形式工整,手法独到,写景唯美,表意含蓄,值得后人品读。

《赠阙下裴舍人》

沛沛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沛沛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沛沛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沛沛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沛沛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沛沛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沛沛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
沛沛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沛沛此诗以其用景色隐含的请求提携之意,和不落窠臼的恭维手段而闻名。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但融情于景;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但思与景谐。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由此颇见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

沛沛此诗的开头四句,诗人并未切入正题,像不经意地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晓时分,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杨柳,在细雨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沛沛这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诗人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沛沛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并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颈联自伤不遇,表明愁云难散,虽然如此,作者还是表示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最后一联,紧承上联,继续诉说“穷途”之恨。“十年犹未遇”中的“十”字虽是虚指,但也极言时间之长,接着又用了一个“犹”字,更充分地反映了他的求官心切之情。按此逻辑,下句应该是扼腕疾呼了,但诗人却自怨自艾了,用了一个“羞”字加以缓和。这最后一句非常巧妙。它一方面写出自己请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对戴华簪的舍人寄予羡慕、恭维之情。这一句尽管说得很委婉,但诗人那种“求田问舍”的情状,则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了,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婉转,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沛沛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送僧归日本》

沛沛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沛沛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沛沛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沛沛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沛沛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沛沛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沛沛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沛沛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沛沛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沛沛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沛沛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沛沛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沛沛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沛沛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份,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沛沛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份。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沛沛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逢侠者》

沛沛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沛沛

Copyright © 沛沛网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