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沛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台城》

沛沛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沛沛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沛沛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沛沛这首诗借景寄慨,语言含蓄蕴藉,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沛沛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沛沛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沛沛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沛沛“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沛沛“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沛沛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沛沛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沛沛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 一声蝉到耳,千炬火然心。 岳静云堆翠,楼高日半沉。 引愁憎暮角,惊梦怯残砧。 露白凝湘簟,风篁韵蜀琴。 鸟喧从果烂,阶净任苔侵。 柿叶添红景,槐柯减绿阴。 采珠逢宝窟,阅石见瑶林。 鲁殿铿寒玉,苔山激碎金。 郤堂流桂景,陈巷集车音。 名自张华显,词因葛亮吟。 水深龙易失,天远鹤难寻。 鉴貌宁惭乐,论才岂谢任。 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 既睹文兼质,翻疑古在今。 惭闻纡绿绶,即候挂朝簪。 晚树连秋坞,斜阳映暮岑。 夜虫方唧唧,疲马正骎骎。 托迹同吴燕,依仁似越禽。 会随仙羽化,香蚁且同斟。
沛沛

《喜迁莺》

沛沛人汹汹,鼓????,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沛沛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沛沛五更拂晓,晓月朦胧,正是百官上朝时。街头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科举高中的士子衣袂襟袖迎风飘飘,志得意满,骑马直奔朝廷面见君王。
沛沛花香满衣,祥云满路,衣上所绣的鸾凤绕身飞舞。彩色旌旗一队队绚烂如天上虹霓,绛红色仪仗一排排壮丽如彩霞,引领着中举的士子去拜见皇后。

沛沛《喜迁莺·人汹汹》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这首词是就词牌本意发挥,写科举考试获胜者所受到君王接见的特殊待遇。上阕二十三字,言朝君王;下阕二十四字,写拜皇后。全词极写其盛况和举子的喜悦之情。
沛沛“人汹汹,鼓????,襟袖五更风。”开篇就是一番人潮涌动,鼓声雷动的场面,“襟袖五更风”则表达了一种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心境。“大罗天上月朦胧”一句,“大罗天”为道教用语,简称“大罗”。这里指代朝廷。“霓旌绛节一群群”,“霓旌绛节”总体指的是色彩鲜明、堂皇威严的皇家仪仗队。“玉华君”指天帝、玉帝,这里比喻人间的皇帝。又有说解“玉华”为仙女名,唐代李康成《玉华仙子歌》:“紫阳仙子名玉华,珠盘承露饵丹砂。”《云笈七签·卷四六》:“玉童侍卫,玉华扶生。”那么,这里就应指皇后。
沛沛全词极写科举高中的士子们朝见皇帝皇后时的盛况和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喜迁莺》

沛沛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沛沛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沛沛街头鼓声雷动,皇城缓缓而开,赴朝庭应试科举的士子回来了。凤鸟衔着金榜从云彩中出来,顿时金鼓之声大作,让人间平地响起了雷声。
沛沛莺已飞迁,龙已化成,一夜之间满城车响马喧。家家户户神仙般的美人、小姐都聚在楼阁上,争着那登科中榜、一飞冲天的状元郎。

沛沛《喜迁莺·街鼓动》是晚唐词人韦庄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放榜日的热闹盛况,下片描写词人簪花游街时的场景。这首词想象丰富,气氛热烈,语调活跃,运用恰当的比喻、夸张的修辞以及衬托手法,来透露出词人当时踌躇满志、飘飘欲仙的激动心情。

沛沛这首词写应试科举放榜时的热闹场面和词人进士及第后的兴奋与得意之情,一派升平气象。
沛沛上片以浓墨重彩着力表现科举之日举子等待放榜的热闹场景,“天上探人回”写从朝廷应试而归。“凤衔金榜出云来”比喻天子授金榜,“平地一声雷”较为形象地刻画出男子得知放榜时自己已经金榜题名时内心极度的狂喜之情,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多年的艰辛有所收获,恍惚之间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沛沛下片描摹新科进士簪花游街拜府之时被众人争睹的场景,“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三句极写中举之人的欢快情景。“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这里写家家户户的小姐们争着看中举的士子们,心怀爱慕之情。从而衬托了中举士子年轻才俊的得意之情。“鹤冲天”这里比喻登科中举的人。晋陶潜所著《搜神后记》卷一有云:“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结末两句极尽张扬之势,主人公名成之后,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而后来,《喜迁莺》这一词牌又称《鹤冲天》。
沛沛作品画面频转,热闹非凡,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一个神气十足、洋洋自得、踌躇满志的新科进士形象,以及纷繁喧嚣的现世风情。

《天仙子》

沛沛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
沛沛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沛沛

沛沛《天仙子·金似衣裳玉似身》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作品。全词三十四字,就题发挥,写天仙等待刘阮之事,形象柔美。

沛沛这首词咏《天仙子》词牌本事,写天仙等待刘郎与阮郎之事,前面部分写天仙的形象,后写终日洞口望归。
沛沛汤显祖评韦庄五首《天仙子》时说:“以上四首均佳,卒章何率意乃尔,岂强弩之末,江淹才尽耶?”而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指出:“此首正合题目,唐五代词词意即用本题者多有之,似非强弩之末也。”这似有一定道理。此词虽无深意,但形象柔美,群仙翩翩,两“似”两“如”,俊俏如睹,很难说是江郎才尽。

《女冠子二首》

沛沛【其一】
沛沛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沛沛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沛沛【其二】
沛沛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沛沛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沛沛其一
沛沛今天是四月十七,去年这个日子,正是与你离别的时候。忍住泪水假装着低下脸,含羞皱着眉头。
沛沛自别后我魂销肠断,如今只能在梦里与你相见。我的相思之情,除了天边的月亮,又有谁知道呢?
沛沛
沛沛其二
沛沛昨天深夜,你出现在我的梦里。我们说了好多话。你依然像从前面若桃花,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
沛沛看上去好像有些羞涩,又有些欢喜。该走时却又依依不舍。醒来才知道只是个梦,心中不觉涌起难忍的悲哀。

沛沛《女冠子二首》是唐末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
沛沛第一首词上片追忆“去年今日”与情人临别时的情事,下片写自从别后的相思苦况;
沛沛第二首词记述了一对恋人离别之后在梦中相见的情景,前七句写梦中之欢,后两句写梦后之悲。
沛沛这两首词情感深挚,脉络分明,语言质朴率真,格调低沉哀惋,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沛沛
沛沛关于韦庄《女冠子二首》的本事背景,学术界意见有很多分歧。杨湜《古今词话》说:“(韦)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王)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辞,强夺之。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小重山》词。”(见《花草粹编》卷三引)因而有人认为《女冠子二首》也是“思姬”之作,如吴世昌认为是“忆故姬之作”(《词林新话》),华钟彦认为是“为怀念宠姬而作”(《花间集注》)。但也有人认为“思姬”的说法证据还不够充分。

沛沛其一
沛沛这首词在《草堂诗余别集》中题作《闺情》,可看成是女子追忆与情人的相别以及别后相思,抒发了闺中少女的相思之情。词句质朴率真,哀惋动人,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上片忆与郎君相别。“四月十七,正式去年今日。”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让这个少女如此痴迷的原因。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好像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
沛沛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魂断”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相思之无奈。“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天边月”与首句“四月十七”在时间上相应。“无人知”即是不知,重复上文,加强凄苦。魂销梦断都无法派遣相思之苦,那就只有对月倾诉了,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没有人知道,但明月知道,不仅知,还理解,更会把这一切记住,作为见证。在少女的心目中,月竟成了她在人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十分无奈的选择,更见其孤独,寂寞。况且明月的“知“,本是子虚乌有。寄托相思,相思却更浓,排遣相思,相思却更深。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少女受相思折磨,为相思煎熬,楚楚动人,愈发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
沛沛这首词也可以看成是男子对女子的回忆。
沛沛
沛沛其二
沛沛这首《女冠子》,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而成梦,梦后而悲的情况。恋人在梦中相见,他俩把臂欷歔,说不尽的离愁别苦。“语多时”,明写千言万语,暗扣山高水长。“依旧桃花面”,特别是“频低柳叶眉”“欲去又依依”的神态音容,宛在眼前。然而,夜长梦短,梦醒之后,更令人不胜伤悲。此词不似多数花间词之浓艳,而是在清淡中意味深远,耐得咀嚼。所谓“意婉词直”,“似直而纤”,别具风味。
沛沛词的上下片一般都自成段落,如上片写相别,下片写相思。这首词在结构上却较别致,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界限,没有过片痕迹,一气呵成。它的前七句写梦中之欢,后两句写梦后之悲。
沛沛这首词的梦境是清晰实在,温馨甜蜜的,不像前一首“空有梦相随”那样迷惘惆怅。头一句点明入梦的时间是“昨夜夜半”。梦境一般虚无缥缈,此梦却很“分明”。“分明”虽贯穿于梦中,其源却使人想到来自实境。正由于主人公日思夜想,意中人才会音容常新,活在脑海了,出现在梦中。可见他也是一位与少女同样痴情的有情郎。这两句交代入梦,仅仅来开帷幕,已露出明朗的色调。
沛沛这是一个旖旎的梦,从绵绵情话开始,到依依惜别为止,恩爱缠绵,充满柔情蜜意。梦中那位少女形象,尤其显得楚楚动人。“语多时”,明写千言万语相思话,暗扣山高水长阔别久。“桃花面”“柳叶眉”是旧时对妇女容貌的形容。那位少女习惯于低面敛眉,在《女冠子·四月十七》的现实中和此首的梦境中是一致的。《女冠子·四月十七》中“忍泪”十个字重在刻画情态,此首的“依旧”十个字重在反映容貌,两者互为补充,使少女形象形神俱备。“依旧桃花面”与前首中的“去年今日”的艺术构思脱胎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事实上这两位男女主角除了在梦里相会外,恐怕也很难再在现实中重续旧梦了,不然不会在梦醒之后觉得“不胜悲”的。“半羞半喜”,少女的娇羞情态如绘。“欲去依依”,看来单写少女,其实也包括男主人公。两人难分难解,极希望留住这美好的时光。整个梦境写得一往情深。
沛沛“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正当两情缱绻之际,梦醒了,跌回到严酷的现实中,依旧是形单影只,孤栖独宿。一个“知”字品出万般凄凉况味,原来当时并不知是在梦中!梦境作如是观,而从前他俩花前月下的美境也未尝不可作如是观。这个“知”字大有顿悟之感,所以不免悲从中来,感慨万千。煞尾两句浓重的悲与前七句甜美的乐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沛沛全词脉络分明,层次清楚,深衷浅貌,语短情长。《历代词人考略》称赞韦庄词:“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介存斋论词杂著》说:“端己词清艳绝伦。”从这首《女冠子》词中,就足见韦庄词清淡疏朗、清艳劲直的特征。

《小重山》

沛沛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沛沛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沛沛

《应天长》

沛沛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沛沛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沛沛

沛沛《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闺情词作,出自于《全唐诗》。此词上片二十七字,下片二十三字,抒写一个女子对行人的思念之情。

沛沛这首词写女子怀人,属于花间词常见的内容。
沛沛上片全是写景。“绿槐”二句是室外之景,境界宁静;“画帘”三句是室内之景,境界幽绝。这些看似客观描写,而却是女主人公的感受,于宁静、幽绝之中可见女子的狐独。
沛沛下片以夜色表达女子的相思。“碧天云”既是所见的夜色,又暗指她所怀的漂流在外的人。“夜夜”句用风雨摇窗,深夜梦醒的典型环境,表达她对远人的深沉眷恋。末句是哀切的呼唤。叶嘉莹在《嘉陵论词丛稿》中评道:“恳挚深厚,真乃直入人心,无所抗拒,且不仅直入人心,更且盘旋郁结,久久而不能去。”
沛沛花间派词人很注意意象的选取。“绿槐阴里黄莺语”,黄莺儿在绿槐阴里啼啭,这是很美的句子。“槐”通“怀”,通常与怀人有关。例如杜荀鹤“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更何况,槐花香气四溢,其细碎又能引人细微之思。黄莺儿在思妇诗词中也多次出现,例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一是黄莺儿形象美丽,叫声清脆娇嫩,最能体现春之特征,也与女子形象相暗示呼应。
沛沛黄莺语是写声音,“深院无人春昼午”则是写静谧。但静并非无人,画帘低垂,帘上的金凤凰在随风舞蹈,绣屏寂寞,一炷幽香默默燃烧。闺中的寂寞与思念无处不在,而这寂寞又染着些香艳,越发惹人怜惜。
沛沛“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三句是女主人公在倾诉衷肠:所思念的游子就像那碧天中的云彩一样行踪不定,只能在梦里往来相见。“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君信否”,就是“君知否”。结尾两句意为:夜夜在绿窗下听那些风风雨雨,肝肠寸断,君可曾知晓?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在极端的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这样,她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出来。

《应天长》

沛沛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沛沛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沛沛别后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肠为你断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结着万千的愁,每一个愁结都揪着我的心。相见的机会是那样难得,悔不该就那样轻易地离分,又是去年一样梨花白如雪,登楼看花更伤春。
沛沛相思的情只能在心中郁结,相思的话儿无处去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伤心的泪不停地流淌,把鲜红的袖口染成黑黄颜色。

沛沛这首别后相忆词的上阕写行者半岁离别、离肠百结的相思之情,下阕从居者着想,写她面对明媚的春光,日夜怀念远方的行人。这首词直接倾吐真情,毫无掩饰。语虽浅直,而情实郁结。
沛沛有人认为这首词是韦庄“留蜀後思君之辞”,跟他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虽不无道理的,但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情人别后相忆之词,不必过于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沛沛诗重在发端,词也是起结最难。发端处要开门见山,一下擒住题旨,才不致流于浮泛。所以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云:“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娜动不得”。
沛沛“别来半岁音书绝”,正是实写,是全词抒情线素的起点,也是笼罩全篇的冠冕。它既点明了别后的时间是“半岁”,又倾诉了别后的情况是“音书绝”。以下的词意全从此语生发出来。不是别后半岁,音书隔绝,就没有这首词的创作冲动,就没有这首词的审美情趣。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迫于无法遏制的情感的需要,真实地反映了别后的心境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离肠即是离情,但离情是无形的、抽象的,离肠是有形的、具体的,便于用数字来表现离愁的程度。在极短的“一寸离肠”上系上“千万愁结”,通过两个大小悬殊的对比,更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韦庄不但喜用“离肠”,而且喜用数字。如《上行杯》的“满楼絃管,一曲离声肠寸断”就是同一艺术构思。“别易会难”,古人所叹。而李商隐的《无题》翻之为“相见时难别亦难”,用两个“难”字,说明“别”也是很难为怀的。柳永正《雨霖铃》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描绘。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也为崔莺莺设计过“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的痴话。而词人却把这个成语,化为极其平淡的两句话,并没有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什么新的意境。而且似乎有些执着地坚持这个传统的看法。但若把“难相见,易相别”放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既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的原因,也是“又是玉楼花似雪”的过脉、大概半岁前在长亭送别的时候,正是“飞雪似杨花”;而在两地睽违的今天,又是“杨花似雪”了。飞花如雪,“玉楼”中人此时所见光景当亦同之。由此转入所忆之人,及彼此相对忆念之情。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张砥中云:“凡同前后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这一结既是有效地照应了起句的“别来半岁”,又为下阕的词意开拓了广阔的境界,大有“水穷云起”、有馀不尽的审美趣昧。
沛沛下阕即从居者着想,写她面对明媚的春兄,无日无夜不在怀念远方的行人。“暗相思”三句,黯谈而悲,情深而婉,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天下少妇的娇羞心情,她暗自咽下“别是一般滋蛛”的苦酒,而不敢在别人面前倾诉那满腔哀怨,万种闲愁。她在朦陇的夜色中,看到天上团圜的月,想起人问离别的人:想到自己在见月思人,不知对方是否也在望月思乡?这月曾经是照过他们离别的。那“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容态,“除却天边月”,是“没人知”(《女冠子》)的。这月也是他们夜半私语时的见证,那“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思帝乡》)的绮语,也只有“月”才知道。可如今是“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叫她惘怅。于是她越想越觉得“人寂寞”、”恨重重”,“玉郎薄幸去无踪”(《天仙子》),越想越埋怨自己“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谒金门》)。真是“含恨暗伤情”(《望远行》),“万般惆怅向谁论”(《小重山》),于是情不自禁地“泪沾红袖黦”了。词人写过很多的泪,如“泪界莲腮两线红”(《天仙子》),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就充分肯定它说:“词用‘界’字,始于端己。宋子京效之云:‘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遂成名句。”说明词人是善于遣词造句的。只有在“新啼痕间旧啼痕”(秦现《鹧鸪天》)时,才会在红袖上浸渍着“黦”,所以它不但与“红袖”、“清泪”相映成趣,而且表达了她一次又一次地流下了相思的清泪。王仕祯在《花草蒙拾》中特别拈出这一句话说:“着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纂组所及”,“山谷所谓古蕃锦者,其殆是耶?”就是对韦庄遣词造句功夫的最高评价:“富于万篇,贫于一字”,是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可见遣词造句,是艺术传达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就不能使艺术构思得到符合美的规律的表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好”,正是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容易在脑子里浮现一幅奇特的景象,等到把它变成语言写在纸上,就觉得平淡无奇了。此语很好地说明了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的辩证关系。还须特别指出的是:这个结句,不但表现了作者善于遣问造句的艺术才能,而且是采用“情结”的方式,环顾起句,有尽而不尽之意。下阕以“想得”二字领后两句,“此时”二字包前三句,悬想对方相思情景,得杜甫“今夜鄜州月”诗的思致。“此时”之“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半烟月”,又体现出两地同时,两人同心,亦彼事,亦己情,一齐摄入,映照玲珑,构想深微,笔致错落。

《庭前菊》

沛沛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沛沛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沛沛

沛沛这首咏菊诗所吟咏的并不是开放的花朵,而是生长之中的菊花。诗人借此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诗人以面对菊花的拟人口吻说道:“为了追忆长安遍处开放的胜景,我把你们(指菊花)移植过来,载满了庭院。”韦庄是长安人,曾漂泊过很多地方,诗词中常表现出思乡之念。唐代长安城中,菊花栽种得非常普遍。黄巢诗云:“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虽非实写,但也是一种间接的反映。后两句“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也是以拟人的口吻,转而对旁边的兰花说道:“不要笑话菊花现在青青的颜色,她们将会在秋天的登高欢会中开放,成为隐逸高洁之趣的象征。”可以看出,此诗实际有两重主题,一是思乡,一是羡慕菊花的高洁不俗。

《忆昔》

沛沛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沛沛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沛沛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沛沛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沛沛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
沛沛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
沛沛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沛沛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沛沛这首七律诗的前六句用秾丽的色彩描绘昔日长安豪右繁华景象,结尾突然一跌,转写此时的沧桑离乱,往事如梦,大唐王朝已经夕阳日暮。诗人表面上好像是怀念长安往日的繁华,实际上是讽刺批判豪门贵族沉迷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家离的深深忧虑。全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辞与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沛沛此诗为诗人有感于长安兴衰而作。题目虽曰《忆昔》,其实却是伤今。
沛沛“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诗歌的首联从回忆入笔,诗人回忆起当年在长安城游历时所见到的情形。所谓“五陵”,原是指汉代帝王的五座陵墓,因当时每立一座陵,都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而“五陵”又代指豪贵所居之处。诗中的“五陵”是指都城长安。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峭不知数。”昔年所见,诗人印象最深的是已是夜半之时,那些豪门贵族依旧是追欢逐乐,灯红酒绿,沉溺于声色之中。“子夜”,这里既可指夜半子时,也可指乐府古曲,《乐府诗集·四四·子夜歌》:“乐府解题日: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可知其曲皆歌唱男欢女爱的内容。首联描绘了明月清辉普照高楼,一片歌舞升平、欢歌达旦的景象,实已暗窝讽刺之意。
沛沛“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诗歌的次联继续描写这些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酒食征逐,沉溺声色。“长似昼”,指这些王公贵族卜昼卜夜,以昼当夜地沉醉于声色之中。“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宋书·乐志》中所载的《古辞鸡鸣桑树巅》诗;‘“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韦庄诗借此是要表达富豪贵族们只知享受春风桃李,而不知有肃杀之秋天,语句之中已经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家之兴亡。这一联在华语丽辞的背后,诗人的嘲讽之意已经渐露出来。
沛沛“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第三联,诗人十分巧妙地借用了历史上的人物与人名进一步地讽刺了那些公子王孙肆无忌惮、放荡不羁的行径。“西园公子”原指的是魏文帝曹丕。曹植诗《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文选》李善注:“公子,谓文帝。”西园,在今河南临漳县西,为曹操所筑。曹王为公子时常在此夜宴,款待文士。所谓“无忌”,原是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这里诗人用的是字面上的意思,即取其无所顾忌、无所忌惮之意,意指王孙公子们只顾享乐,已到了无所忌惮的地步了。此外,历史上有两个莫愁,即洛阳莫愁与石城莫愁,这里所指,当是石城莫愁。《旧唐书·乐志(二)》载:“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一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这里引用莫愁之名,除了指其善歌舞外,同样也借用“莫愁”二字的字面意思。当然,诗句表面上是说那些歌舞女不解国事,不知国之将倾,实则是将矛头指向欣赏歌舞的王孙贵族。这一联写得好,不仅在于对仗极为工整,巧用典故,还在于在工整的形式下,。所蕴含的诗人深沉感慨,读罢能让人咀嚼与深思。
沛沛“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最后一联,诗人荡开一笔,把对往日的回想思绪拉回到现实。追昔抚今,感慨万端,此地此景,昨日的繁华,今日的乱离,多么像一场梦。诗人的感叹,实则包含了对前面所写的醉生梦死生活的谴责。最后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这暗淡的景象,悲凉的意境,不仅预示着大唐帝国的行将灭亡,也是诗人悲恰情怀的折射。
沛沛这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感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艺术上此诗主要有两点特色:
沛沛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首句“五陵”,是长安城外唐代贵族聚居之地,诗中“五陵”不单指代长安,也泛指当时贵族社会。次句的《子夜歌》是乐府古曲,歌词多写男女四时行乐之情,诗人以此讽刺豪门贵族一年四季追欢逐乐、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分明讽其沉湎声色,却用“月满楼”为衬景,把讽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声色。三句“银烛树前长似昼”,取邢邵“夕宴银为烛”诗意,写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征逐,昼夜不分,也是意存鞭挞,而赋色清丽,辞意似依违于美刺之间。四句“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笔锋暗指宫廷,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同样辞旨微婉,蕴藉不吐。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于对仗工绝之外,尤见使事之巧,尽委婉深曲之能事。“西园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无忌”,却是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牵合在一起,由此引出“无忌”二字。但又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诗人把这层真意寄寓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号中。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象对那些王孙公子放荡不羁的行为津津乐道,而容易忽略其微讽的深意。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由于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诗但见花月管絃,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不见色相。感慨之诗意藉婉而多讽的风调而显得更为深沉,更加耐人咀嚼。
沛沛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徵、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絃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徵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俱是梦”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思帝乡 · 云髻坠》

沛沛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沛沛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沛沛如云发髻飘坠,凤钗在耳边低垂,浑身无力慵懒地斜倚在枕上。
沛沛残月西落,翡翠绣屏昏暗,更漏声依依倾诉,说尽人间天上事,相思深情只有相爱人心知。

沛沛《思帝乡·云髻坠》是晚唐及五代诗人韦庄所作的词,收录于《花间集》,主要写了闺妇相思愁情。

沛沛这首词写女子相思难眠。开头两句写明主人公髻偏、钗垂,无力凭枕的情思。已暗示了她心思重重。“翡翠”二句是写女子在漏长更深、月落屏暗之时,整夜辗转难眠的苦况。最后两句,说出事由。“说尽”二字,直贯而下,谓其恋恋不忘,两心至死不渝。
沛沛词的风格表现为清丽疏淡,是民间词的拟作,写的是闺情,以女子口吻出之,情感显得十分真挚。神韵格调迫近民歌,感情热烈、真挚,率真抒情,很明显受到民间作品的影响,像元人散曲。
沛沛韦庄所作《思帝乡》共2首,在体式上略有变化,所写内容则大致相近,前一首词咏闺情,抒写相思的情怀,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开头四句,描写女主人公的妆饰与情态:髻坠,钗垂,困乏无力,倚枕而卧,暗示出人物的孤寂与慵懒;“翡翠”二句,着意渲染长夜寂寂的环境气氛,用以衬托人物辗转不眠整夜;末尾两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著追求。
沛沛此词写闺妇相思愁情,词中写女子孤寂无奈情态形象鲜明,环境描写烘托了气氛。
沛沛俞陛云《五代词选释》:“调寄《思帝乡》,当是思唐之作,而托为绮词。身既相蜀,焉能求谅于故君?结句言此心终不忘唐,犹李陵降胡,未能忘汉也。”认为此词是以绮词表象掩盖的思唐之作的这种托寓说法,固然有穿凿附会的嫌疑,但由此也可以看出韦庄此词抒情真切的特征。

《思帝乡 · 春日游》

沛沛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沛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沛沛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田间路上是谁家少年,青春如花真风流。
沛沛我想以身相许嫁给他,一生一世就此休。纵使他薄情无义抛弃我,也不后悔也不害羞。

沛沛《思帝乡·春日游》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被收录于《花间集》。该首词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位少女热烈追求爱情的形象,正面抒写了女子对恋爱自由的迫切要求,语言质朴,具有民歌风味,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

沛沛这首词写一个少女的青春的热情和她对少男的大胆追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自白。它描写一位天真烂漫、热情大胆的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了不顾一切封建伦常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主题。这首词通过对少女心理活动的传神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这个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剥夺了自由恋爱权利的封建社会里,有着特别的意义。但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纵使刹那间可以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会转眼归于毁灭,以致产生不可设想的悲剧,这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处境所造成的。
沛沛这首词是写游春,有所遇,女遇男;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表面看来原只是极为简单直接的一句叙述而已,然而却已经为后文所写的感情之秾挚做了很好的准备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一切都表现了一种生命之觉醒与跃动。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则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随春物以共同萌发及跃动从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点明时令是早春,缤纷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现出一种当繁花开到极盛时,也同时伴随有花片之飞舞的一种更为缤纷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还可表现出一种活泼撩动的感受,则外在之春物遂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写出了春光明丽,少女欢快的场面。
沛沛前两句以八个字刻画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发了追寻意中人的春心;叙写至此,已经为以后的感情之引发,培养和渲染了足够的气势,于是以下由景转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径上的少年公子进入画面,虽然少女并不认识他,但他那翩翩的风度,飞扬的神采,却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爱慕。九字长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泻而出毫无假借,读起来笔力异常饱满。曰“陌上”,是游春时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谁家年少”,则表现了期望的真诚与选择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风流”,是对于美好多情之预想的最高要求。“足风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对少年的评价,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全由这一“足”字传出。
沛沛因而少女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一个“拟”字,点明这是少女内心的打算。曰“足风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写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写自我之奉献,两相呼应,极为有力地表现了意志之坚决与感情之深挚。这一个九字长句与上一句的节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两字为一顿,造成一波三折的气势,然后以一个三字句为总结,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这里写出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加重这爱的力量。这种强力的爱慕之情,不仅使她要终身相许,嫁给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将她无情地遗弃,她也决无后悔。在“足”字上可见少年风流了,至此犹嫌不够,还通过“休”和“羞”两个字,层层加码地予以强调,写出了为爱情不惜代价、终身不悔的决心,进一步突出了少年风流之甚,由此足见少女之痴情。结尾处二句殉身无悔的誓词,正是以其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这首小词的境界,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词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确实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
沛沛这首词虽是少女单方面的一见钟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语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达方式和长短错落、声情激动的语调,塑造出一个敢于冲破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异常鲜明,逗人喜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笔调,刻画这位少女天真烂漫、极富个性的形象,语言质朴而多情韵,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一首词纯用赋体,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它用的是长短错落、声情激越的句式,选择的词调与所表达的内容、感情的强度都很相适,最后以誓言般的三个字短句作结,显得十分果决干脆,志不可夺。作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决绝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韦庄抒情词这种真率大胆的作风原本是民间文学的本色,在词从民间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约化道路迈进的这个历史进程中,韦庄词却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间词的一些特色,十分难能可贵。
沛沛这首词从字面解释或直为“一位女子在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而若从“自比女性”的角度审视,则小词实际上婉转地传达了作者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属故唐的赤子情怀。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对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许;二句的风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属自比,他是要将终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当下的暂被抛别,也是不离不弃——“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态度决绝。

《更漏子》

沛沛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沛沛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沛沛钟鼓寒重,楼阁晦暗,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
沛沛烟柳重重,春雾淡薄,在高阁临水的窗前,灯光就要渐渐熄灭,眼见天色就要亮了。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他却迟迟不归。

沛沛《更漏子·钟鼓寒》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思妇怀人的小词,写女子终夜等待情人的情景。上片写夜间小庭楼阁的景色;下片按时间的推移描写凌晨春雾弥漫,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最后才点出人物和情事。全词不着意刻画人物,而是寓情于景,含而不露。

沛沛上片一开始,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一个寂寞的环境,在“钟鼓”之后着一“寒”字,而冷清之意全见:在“楼阁”之后缀一“瞑”字,而昏暗之色如绘。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无语凝思。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她伫立闲阶,逐渐看到露儿滴了,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即景即情,亦人亦物,不知何者为人,何者为物,何者为景,何者为情,浑然一体,妙合无垠,使凑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这个意境,跟李白《菩萨蛮》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极其相似。该词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读来韵味无穷。
沛沛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露重雾稀,杨柳低垂,已是黎明的景象,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守着窗儿,渴望着她的心上人。这“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闲倚户”三句,“倚户”为了“待郎”,泪下“沾衣”,是因“郎不归”。“闲”是无事可做,但这里的“闲”又不是无事可做,“街户待郎”便是极要紧的事,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暗沾衣”的“暗”,乃是昕望不遂,悲从中来,泪下沾衣而不自知。可谓无一字不加意著力。如果说“钟鼓寒”三句,是“月上柳梢头”的薄暮,那么“深院闭”三句,就是“灯火已三更”的深夜,而“烟柳重”三句,则是“曙色东方才动”的黎明了。从时间的推移上,表明思妇凝望之久,痴情之重,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待郎郎不归”是作者点睛之笔,又是思妇伤心之语。执此句以回读上文,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
沛沛全词以景语为主,只在结尾三句写到女主人公的神态、心态,以此点明主题,强化景语效果。用疏钟、淡月、坠露、昏灯等景物,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又用纾缓、低沉、呜咽、断续的旋律,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

《河传》

沛沛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茏。画桡金缕,翠旗高飐香风,水光融。
沛沛青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江都宫阙,清淮月映迷楼,古今愁。
沛沛

沛沛此词上片写隋炀帝在暮春烟雨蒙蒙之中出游,金柳画桡,翠旗迎风,水光相接的景况。下片前三句写其荒淫,后三句写“江都”现实的清冷,繁华已逝,空余宫阙楼阁。结尾只用“古今愁”三字露出贬意。《白雨斋词话》评道:“《浣花集》中,此词最有骨,苍凉。”

《浣溪沙》

沛沛清晓妆成寒食天,柳毬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沛沛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阑,含颦不语恨春残。
沛沛

沛沛《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是唐末五代时期韦庄的一首词,这首词写女子怀春。上片开始用“清晓妆成”点明了时间和人物的身份。“柳球”句,明为写物,实则写人,女子的婀娜情态隐约可见。紧接着直到下片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显示她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卷帘”句见其爱春心切;“指点”句见其赏春的喜悦;“日高”句见其爱春之情深,由此结出“含颦”句,“恨春残”全由惜春,真切感人。“春残”照应首句的“寒食天”,收拢全章。整首词景中有情,极富画意。

《浣溪沙》

沛沛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沛沛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沛沛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沛沛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共同阅读的旧书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沛沛《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是一首伤离惜别的词。抒情主人公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清平乐》

沛沛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沛沛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沛沛拂晓时分,早莺初啼,残月西沉,绣阁里才刚刚吹灭了香灯。门外马儿嘶鸣,情郎又要离别,何况正是这春暮落花的时节,更让人惆怅难堪。
沛沛她梳妆之后却无心描画蛾眉,满含愁怨地独自倚着金扉,思念远去的情郎。她不愿扫去他离去路上的那些香尘,行迹长留还能告慰相思,只怕扫去香尘,他就会久久不归。

沛沛《清平乐·莺啼残月》是晚唐五代诗人韦庄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离情小令。词的上片写别离时的愁绪与依依深情,下片写别离后的孤独与凄寂。词人把叙述性情节贯穿于词的首尾,把环境、氛围和人物的情绪心态交融为一体,突出了女主人公的痴迷郁苦的心境以及思夫之念的深切。

沛沛这是一首描写青年情侣的惜别之词,词人用清秋、残月、莺啼、马嘶等画面与声响,交相渲染秋天早晨的凄凉气氛,映衬出女主人公离别时悲痛欲绝的感情。
沛沛词的上片写别时的情景。在个清秋的早晨,女主人公的丈夫就要远出。枝头响起紫莺啼晓的叫声,西边天空中,尚挂着一弯淡淡的月亮,留连不肯隐去。即将的离别使相爱的人儿有诉说不尽的情思,以致于夜无眠。然而离别的时刻终于来到。门外响起凄厉的马嘶,在催促行者赶快动身。后柳永《雨霖铃》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概括性她表达了同样的人生感受。语序安排也十分精致,传达出极深的意蕴。首先,“莺啼残月”,点出时闻是早晨;“绣阁香灯火”。说明二人沉浸于离别的痛苦之中,于灯下互诉衷情,竟不知黑夜已经过去。是早莺的啼鸣,西斜的弯月,唤醒了这对爱人,始知吹灭燃着的油灯,离别的早晨已经来临。接下来的“门外马嘶郎欲别”,以不通人情的马儿偏又在门外长声嘶叫,来描写离别时刻的迫近和二人的难舍难分之情。而“正是花时节”一句,既交代了季节是在秋天,又描画出秋风瑟瑟,落红纷纷的景色。女主人公出门送郎,觅此凄凉之景。哀伤痛苦之情倍增。“正是”二字,同时总结以上的场景描写,强调出景物对人的感染。张炎《词论》曾云:“词之难于令曲,犹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不得闲。”这首词的语言就显现了韦庄运用词这种艺术形式的造诣之高深。
沛沛下片抒写了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思。“妆成不画蛾眉”,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态。离别后的一个早晨,她在对镜梳妆。云髻高耸,零簪横插,脂粉薄埯。她拿起黛笔,正待画眉,却端详着镜中那张青春美丽的脸庞,唤起心中无限酸苦。困挠她的,不仅是为谁梳妆、为谁打扮的烦恼,而且有青春易逝、容颜易老、独守绣户、虚度年华的痛楚。这就是下句中“含愁”的内涵。她因而一阵心灰意懒,放下画笔,走到门边,凝视着门外的那条小路,然而,小路空空,不见人影。思念之情是这样折磨人,所以女主人公吩咐道“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那小路上还留着郎出行时的足迹。千万不能扫去,她要时时看见,仿佛郎才刚刚离去;扫去它,便使人觉得郎去已久,迟迟不归,思念之情更难忍受。留着它,纵使郎没有归来,这足迹也聊可慰人情怀。少女的痴心痴情令人怜悯。《长干行》曰:“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疑韦庄的词意即从此化出,但李白诗是叙述口吻,韦庄词则以祈使语气,在表达女主人公的情感上更加强烈。
沛沛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情景交融,下片抒情而情致深婉。词人把这种洋溢着生活气息,植根于民间习俗的语言、运用到词中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痴情,又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集中体现了这首词的“无理而妙”。全篇语言秀美,情真动人。

《章台夜思》

沛沛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沛沛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沛沛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沛沛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沛沛忧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凄风苦雨缭绕。
沛沛孤灯下又听见楚角的哀声,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沛沛茂盛的芳青已经开始枯萎,期盼的亲人故友都没有来。
沛沛家中的书信不能够寄回去,因为大雁已经向南方飞去。

沛沛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沛沛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
沛沛首联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必会倍感哀怨。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多与别离之悲相联系。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飞来了。古代别离、行旅、闺怨、边塞诗中,「瑟」与「雁」这两个意象,常常连带着出现。瑟曲中有《归雁操》,脱胎于湘灵鼓瑟之神话,即湘江女神为表达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而鼓瑟。朱光潜先生说「写景必显,写情必隐」,这两句托伤情于瑟曲,此为隐;且诗人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使之为全篇定调。
沛沛颔联以繁笔铺陈,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上句是写诗人困守寓所,孤灯独坐,又听到苍凉悲切的「楚角」声,其内心当是很酸楚的。守城戍卒的思乡之曲极易勾起游子的乡愁。唐诗中,「角」与「雁」这两个意象亦常连带出现。如李涉《晚泊润州闻角》诗云「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连江渚上的大雁都不忍闻此角声而惊飞,可见其声之凄恻。一样的,这一联竭力不提听者感受之如何,而径直以实景烘托——「残月下章台」,写一钩残月挂柳梢,那清幽、昏黄的光在地上筛下班驳的影子。诗人望月怀人,多么渴望能与亲人故旧团聚啊!残月未圆,更增几许凄凉。这一联对仗工稳,用词平易而有余味。「章台」是唐诗之通用意象,原为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为「章台柳」,以后章台成了「柳树」的代称。如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沈伯时《乐府指迷》说「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此说未免极端,但也说明隐喻是唐诗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
沛沛颈联点题,揭示所思的原因——「故人殊未来」。诗人用「芳草已云暮」起兴,衬托其守侯之苦。「云暮」,即「迟暮」之意。芳草绿了,又枯了;而故人依然久久未来,可见诗人的失落与怅惘。「芳草」亦是唐诗常见意象,多指代春天,或象征美好的青春等。韦庄诗常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之难永驻。如其《残花》诗云:「江头沉醉泥斜晖,却向花前痛哭归。惆怅一年春又去,碧云芳草两依依。」以碧云、芳草依依衬托美人迟暮,韶华不再。又如《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乌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江草依旧喻指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内心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沛沛尾联承「故人」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凶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结句以景收绾。「秋雁又南回」,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节,每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这就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这两句意境,与杜甫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一样,空灵幽邈,含情无际。
沛沛这首诗层次清晰,章法严密。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寄慨。而慨叹故人、故乡的久违。又是前半首所抒悲情的原因,前后联系紧密,浑成一体。

《菩萨蛮五首》

沛沛【其一】
沛沛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沛沛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沛沛【其二】
沛沛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沛沛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沛沛【其三】
沛沛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沛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沛沛【其四】
沛沛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沛沛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沛沛【其五】
沛沛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沛沛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沛沛其一
沛沛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沛沛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沛沛其二
沛沛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沛沛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沛沛其三
沛沛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沛沛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沛沛其四
沛沛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沛沛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
沛沛其五
沛沛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沛沛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沛沛《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沛沛这五首词是一整体,为联章词,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
沛沛第一首是劈头直入,由江南情事直接写开去。它讲的是与江南一位青楼女子的恋情。上片写夜半临歧,美人依依不舍,垂泪分别。但一经渲染以红楼、香灯、半掩的垂着流苏的锦帐、残月等意象,立时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过片二句,是说忘不了这位歌伎弹奏琵琶的场景:琵琶上装饰着金翡翠的羽毛,弦上流转出黄莺一样悦耳的声音,可是还没有完,主题是在一结:“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位美人很清楚知道与主人公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她善解人意,劝道:你该回去了吧,你心爱的妻子在家里等着你。
沛沛第二首是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沛沛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沛沛第三首画面,是立足现在,追忆江南,有今昔对照之概。“如今却忆江南乐“一句领以下七句,一气贯注直下,笔力很是惊人。上片二三四句谓在江南时,自己尚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穿着鲜艳的春衫,衬托出健美的身材,在斜桥边随便摆个姿势,就引来满楼的歌伎争相招揽。过片接着写风流情事,情节是“醉入花丛宿”,但镜头却是“翠屏金屈曲”,这是很高明的蒙太奇的手法。屈曲是合页铰链,用铜做成,所以叫金屈曲,以形容它的美。对翠屏、金屈曲作一个特写镜头,把“醉入花丛”之后的情节遮掩住了,就让人多了一层想象。词是极美丽的文体,要想写得好,就要善于设色,要懂得调配色彩。全词以春衫的鲜艳、红袖的热烈、屏风屈曲的金碧为基色,最后却是白头的萧瑟,浓淡明暗,映带前后,情感更见悲凉。一结“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是一决绝语。所谓决绝语就是用发誓的方式说话,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在诗词当中用上这种修辞手法,感觉就像是古乐府,非常地质朴非常地有力。
沛沛从第四首开始,转为现在时。第四首明代诗人、戏曲家汤显祖读的时候没有读懂,他说:“一起一结,直写旷达之思,与郭璞《游仙》,阮籍《咏怀》,将毋同调”。一起是指“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一结是指“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是没有体悟到韦庄故作旷达,而内心沉痛的感觉。李冰若先生《栩庄漫记》反驳说:“端己身经离乱,富于感伤,此词意实沉痛,谓近阮公《咏怀》,庶几近之,但非旷达语也,其源盖出于《唐风·蟋蟀之什》。”他认为说韦词与阮籍的《咏怀》诗七十四首相近,这是对的,但说成是旷达语就不对了。
沛沛“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表面上很旷达,有人生苦短,宜及时行乐的意思,实际上用在这里是反语。韦庄的生命态度极其认真,在词中故意说跟自己生命状态完全不同的话,反而显得更加的沉痛。意思就是,你干嘛要那么认真啊,还不如多喝点酒,多快乐点,傻笑点。这是对他的人生态度忏悔,更是对他的人生态度的坚持,他把人生无限难以言说的无可奈何,都表现在这首词里面了,所以根本不是旷达,而是悲凉。
沛沛第五首是对前四首的一个总结,也是韦庄对他现实人生的冷静观照。“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老而无成的才子,对着春光,尤其是冠盖如云作为陪都的洛阳城的春光,心中的郁结可想而知。“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魏王堤是指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堤坝,为当时名胜,因曾赐给魏王李泰为苑囿,故称魏王堤。“柳暗”,是柳色转深,春天将尽了。见物候变异而心转迷,迷的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点明。他是把心中无限的悲伤,无限的矛盾痛苦,无限的绝望,全都藏在心底,只是告诉你,主人公心事转迷,他的心里面是有多复杂多么难受,你自己去品咂。
沛沛过片“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是说桃花漂在澄明透澈的春水之上,水面上浮游着对对鸳鸯。自《诗经·桃夭》之后,桃花就有与婚姻、爱情相关的意义,鸳鸯当然更是爱情的象征,故很自然地,主人公想到了远方的爱人:“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个结句称得上是神完气足,情感特别充沛。

《菩萨蛮(其一)》

沛沛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沛沛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沛沛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沛沛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沛沛《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沛沛此为第一首,劈头直入,由江南情事直接写开去。它讲的是与江南一位青楼女子的恋情。上阕写夜半临歧,美人依依不舍,垂泪分别。但一经渲染以红楼、香灯、半掩的垂着流苏的锦帐、残月等意象,立时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过阕二句,是说忘不了这位歌伎弹奏琵琶的场景:琵琶上装饰着金翡翠的羽毛,弦上流转出黄莺一样悦耳的声音,可是还没有完,主题是在一结:「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位美人很清楚知道与主人公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她善解人意,劝道:你该回去了吧,你心爱的妻子在家里等着你。

《菩萨蛮(其三)》

沛沛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沛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沛沛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沛沛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沛沛《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沛沛第三首画面,是立足现在,追忆江南,有今昔对照之概。“如今却忆江南乐“一句领以下七句,一气贯注直下,笔力很是惊人。上阕二三四句谓在江南时,自己尚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穿着鲜艳的春衫,衬托出健美的身材,在斜桥边随便摆个姿势,就引来满楼的歌伎争相招揽。过阕接着写风流情事,情节是“醉入花丛宿”,但镜头却是“翠屏金屈曲”,这是很高明的蒙太奇的手法。屈曲是合页铰链,用铜做成,所以叫金屈曲,以形容它的美。对翠屏、金屈曲作一个特写镜头,把“醉入花丛”之后的情节遮掩住了,就让人多了一层想象。词是极美丽的文体,要想写得好,就要善于设色,要懂得调配色彩。全词以春衫的鲜艳、红袖的热烈、屏风屈曲的金碧为基色,最后却是白头的萧瑟,浓淡明暗,映带前后,情感更见悲凉。一结“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是一决绝语。所谓决绝语就是用发誓的方式说话,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在诗词当中用上这种修辞手法,感觉就像是古乐府,非常地质朴非常地有力。

《菩萨蛮(其二)》

沛沛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沛沛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沛沛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沛沛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沛沛《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端己的组词作品。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沛沛此诗为第二首,是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沛沛过阕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长卿,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长卿就令文君当罏,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罏就是酒罏,「垆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半塘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菩萨蛮(其五)》

沛沛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沛沛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沛沛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沛沛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沛沛《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此为第五首,是对前四首的一个总结,也是韦庄对他现实人生的冷静观照。
沛沛“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老而无成的才子,对着春光,尤其是冠盖如云作为陪都的洛阳城的春光,心中的郁结可想而知。“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魏王堤是指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堤坝,为当时名胜,因曾赐给魏王李泰为苑囿,故称魏王堤。“柳暗”,是柳色转深,春天将尽了。见物候变异而心转迷,迷的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点明。他是把心中无限的悲伤,无限的矛盾痛苦,无限的绝望,全都藏在心底,只是告诉你,主人公心事转迷,他的心里面是有多复杂多么难受,读者自可想象。
沛沛过片“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是说桃花漂在澄明透澈的春水之上,水面上浮游着对对鸳鸯。自《诗经·桃夭》之后,桃花就有与婚姻、爱情相关的意义,鸳鸯当然更是爱情的象征,故很自然地,主人公想到了远方的爱人:“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个结句称得上是神完气足,情感特别充沛。

《菩萨蛮(其四)》

沛沛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沛沛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沛沛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沛沛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

沛沛《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谒金门》

沛沛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沛沛有个娇饶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沛沛春夜里,一声声更漏十分急促,灯烛将灭,又一次次挑起残烛。整个夜里帘外春风摇撼着屋外翠竹,搅扰得人梦魂不定,断了又续。
沛沛闺房之中,有个娇娆如玉的佳人,夜夜空守绣屏,孤枕独眠。闲极无聊之时,她抱起琵琶弹起旧曲,她的眉黛像翠绿的远山一般。

沛沛《谒金门·春漏促》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这首词上片着意描写春夜里的景致,下片正面描写女子的形象和活动。描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表达出了女子的孤独与哀怨之情。

沛沛这首词描写女子香闺寂寞之情。
沛沛这首词上片写女子春宵不眠,是通过她的感受表达的。因为夜深,又不能入睡,所以感到特别寂静;因为静也就感到漏壶的滴声特别响。特别是“促”字,份量相当重,它不是指时间过得快,而是表达女主人公的不安和烦躁。“金烬”句,从女主人公的行动中显示了她长夜不眠。灯暗了又挑,挑了又暗,直到烛残火烬。她的行动是无聊的,情绪是纷乱的。“一夜”二句情景合写。诗人将女子的孤独难眠之状,织入断断续续的竹声之中,把帘前风响与魂牵梦绕交融在一起,韵致无穷。
沛沛下片点出女子的状态和表情。“有个”二句是上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娇娆”是借代,以见女子的美丽。然而这样艳美的人儿,都是“夜夜绣屏孤宿”。一个“孤”字,不单是“孤独”,而是上片女子复杂心绪的凝结。这两句从女主人公外表的“美”与她处境的“孤”的矛盾中,显示了她内心的怨情。“闲抱”句是上片“金烬暗挑”行动的持续,是上句“孤宿”的进一步刻画,突现了她的凄凉。以往可能是高高兴兴地弹奏,而此时只是无聊地抱起了旧日的琵琶。“寻旧曲”也是对过去欢乐时刻的回忆,并想借回忆来冲淡眼下的孤独与凄凉,但回忆也解脱不了困境,而只能更增加孤苦。“远山眉黛绿”一句结尾,以貌写情,女主人公的愁容怨态跃然纸上。
沛沛这首词先借物写情,再由物及人,描写逐渐深入,情景交融,行神皆备,最终渲染出女子强烈的孤怨之情。

《谒金门》

沛沛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沛沛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君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沛沛人去楼空徒然相忆,没有办法再传消息。天上嫦娥人间不识,欲寄书信何处寻觅?困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满院落花春光清寂,伤心断肠芳草色碧。

沛沛《谒金门·空相忆》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关于此首诗,宋杨浞《古今词话》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记载说法不一。作者通过刻划主人公的心态,由人去楼空,往事不堪回忆,而转入一种欲寄书寻觅的痴情。描写爱姬的才貌。她既有“天上嫦娥”之美貌,又有才情,工文善书,字迹娟秀。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感

沛沛诗歌史上,真挚、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恒的魅力。生活中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样,在感情的波澜里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词通过一纸昔日情人的旧书信,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从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全词以书信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了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情绪,并用景色加以陪衬。全词融纪实、写景和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又富有生活气息,脉络分明,情意真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婉转,余韵袅袅。
沛沛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怀想。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直吐衷肠。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再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把伊书迹”是此词词眼。
沛沛上片着重勾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首三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句句相联,环环相扣。首句“空相忆”,平地奇峰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三个字既笼罩全篇,又包孕无遗。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的以简代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的深和苦,“空相忆”是情至深处的痴人语。“无计得传消息”是紧承首句而答,意思是无法传递消息。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识”,是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嫦娥”形容伊人体貌之美,“天上”;则暗示了伊人已仙去。至此,才看出相忆成空是由于生死相分,幽明相隔。第四句“寄书何处觅”与第二句“无计得传消息”意思大致相同,显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执着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反应。这最后一句将自己虽欲寄书而无处寄书以至于最终不合瞄书的款款情意,以反问的形式加以表达,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动人。
沛沛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从而传出了幽深的隐曲心绪。“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两句以形传神,将上下片衔接得异常紧密。“新睡”二字暗示出是困倦已极的不由自主的睡。“无力”紧应“新睡”,睡醒之后应觉得有力,此言无力,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沈际飞说:“‘把伊书迹’,四字颇秀。”(《草堂诗馀正集》)“伊”字,口吻非常亲切。“把伊书迹”可见伊人兼有才情。“不忍”二字更妙,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宜于表现出伤心人看与不看的矛盾心理。“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且是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这句词语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两句别出心意,宕开一笔,以景作结。“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

《酒泉子》

沛沛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
沛沛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沛沛

沛沛这首词与温庭筠的词境界相似,写美人相思。纯从客观景物出发,内容单薄,只写了从夜至晓,美人春睡而已。但语言流畅清丽,不似温词浓艳。

《金陵图》

沛沛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沛沛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沛沛

沛沛此诗是作者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后有感而写的吊古伤今之作,诗中指出这组画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画出它的凄凉衰败。全诗语调激昂,寓意深刻,不仅对那些粉饰太平、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行为作了有力的驳斥,并点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而且对敢于反映历史真实的六幅“伤心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长安清明》

沛沛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沛沛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沛沛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沛沛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沛沛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芳草青青美得让人难以忍受。宫中把清明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沛沛大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眼前风光和昔年相似,心里不禁隐隐快乐。

沛沛《长安清明》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刻画唐末时期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表现了乱世初定后人们沉溺于短暂安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之情。全诗暗用前人诗句,运用反衬手法,语言清新,抒情委婉。

沛沛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时节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沛沛首联描写自己孤独伤春,而朝野众人则是游春、赏春。开头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天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近臣的节俗。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动乱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上相闲分白打钱”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相却无所作为的状态。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平风光,又可以忘却动乱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然而,所谓的“升平”却是表象,诗人正是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
沛沛诗人用冷峻的目光,以看似闲淡的笔调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云浮沛沛软件开发服务中心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