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

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

原文

沛沛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沛沛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沛沛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沛沛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沛沛(节选自《张载集》)


译文

沛沛张载,字子厚,世代是开封人.少年时代丧父而自立,没有什么不学的.与焦寅交游,焦寅喜欢谈论军事,张载听后很高兴.张载十八岁,豪爽期望建立功名.(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因此,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虽然喜欢读,还以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经》.嘉佑初年,在京城见到洛阳程颢、程颐二兄弟,和二程共读道学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了.”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淳朴诚信学道。
沛沛京城的王乐道曾经延请他到郡学,先生多以道义教化人,他从容对学习的人说:“谁能够稍微放下考科举的念头,追求尧舜(那样)的境界呢?”学习的人听到后效法他的话,也多诱人跟从他.皇上几位的第二年,提升重用大臣,想有所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在朝廷上推荐先生.他入朝见到皇上,皇上问他治国之道,他以逐渐渐恢复复夏商周三代回答皇上.皇上韩高兴.适逢张载之弟天祺因为话语得罪权贵,受牵连,先生向皇上请求向西归还,在故居横渠居住.(张载之弟监察御史张戬(字天祺)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发生激烈冲突,被贬知公安县(今湖北江陵))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沛沛横渠很偏僻,有数百亩田地的收成供他生活,节俭能满足,没有生活的忧虑,先生生活在那里很安定.整天端端正正坐在一间屋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望思考,有所心得就记下来,有时候半夜起来坐着,思考学习点着蜡烛写作,从没有一会儿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会儿忘记过.认为教学生不能养学生然后学生才信服,所以虽然贫穷不能自给,如果(遇到)没有钱财的学生,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会一起享用.正值年岁歉收,到了食人的地步,家有孬米不舂,将要去舂米,先生赶快直至并说:“死尸遍野,虽然吃粗食且已经很惭愧,又怎么忍心选择呢?甚至经常面对饭桌感叹不吃。”
沛沛适逢秦凤帅吕公推荐荐他,皇帝下诏,先生听从去了.先生说:“我这次去京城,不敢因为疾病推辞,希望有(得到重用的)机会.”等到到了京城,公卿知道后都羡慕他,然而没有人能深深了解他的,先生曾经用他所想要说的话试别人,很多人不相信他的话.适逢有病,谒请归家不幸告终,不行去世,没有完成他的心愿。



下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