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层»西湖
采莲童曲无名氏[南北朝]

【其一】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
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
【其二】
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
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


[]:泛舟:行船;坐船游玩。泛,漂流。
菱叶:菱角的叶子。
过摘:路过采摘。
芙蓉花:荷花。
扣楫:叩击舟楫。扣,敲击。楫,侧划的短船桨。《韵会》:“棹,短曰楫,长曰棹。”
童侣:童仆和伴侣。船童和侣伴。童,旧时未成年的仆人。
采莲歌:古《采莲曲》。采莲,采摘莲子。
扶:手扶着。
菰童:采摘茭白的船童。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
菱芰:菱角。芰,古书上指菱。
不持:不手持(菱角)。
歌:唱歌。
作乐:行乐,取乐。寻求欢乐。
为持:为了手持(菱角)。
解:解脱。开解。
愁思:忧愁的思绪。忧虑。愁苦的思念。
治西湖诗范雲[南北朝]

史氏导漳水,西门溉河潮。
图始未能悦,克终良可要。
拥锸劝年首,提爵劳春朝。
平皋草色嫩,通林鸟声娇。
已集故池鹜,行莳新田苗。
何吁畚筑苦,方驩鱼稻饶。

侯郎中新置西湖方干[唐]

远近利民因智力,周回润物像心源。
菰蒲纵感生成惠,鳣鲔那知广大恩。
潋滟清辉吞半郭,萦纡别派入遥村。
砂泉绕石通山脉,岸木黏萍是浪痕。
已见澄来连镜底,兼知极处浸云根。
波涛不起时方泰,舟楫徐行日易昏。
烟雾未应藏岛屿,凫鹥亦解避旌幡。
虽云桃叶歌还醉,却被荷花笑不言。
孤鹤必应思凤诏,凡鱼岂合在龙门。
能将盛事添元化,一夕机谟万古存。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唐]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讲解佛经后划船回去。
卢橘饱含雨水而使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
湖面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齐地倒映在夕阳下。
回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西湖:指杭州西湖。孤山寺:古代杭州西湖孤山上的寺院。
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称。松岛:孤山。莲花寺:孤山寺。
桡(ráo):船桨。道场:佛家讲经做法事的场所。
卢橘子:枇杷的果实。重(zhòng):沉重。
栟榈(bīnglǘ)叶:棕榈的叶子。战:颤动。凉:指水风的清爽。
烟波:湖上的水气与微波。澹(dàn)荡:荡漾。空碧:指水天交相辉映。
参差(cēncī):高低错落的样子,形容多。倚:靠着,这里有映照的意思。
君:各位客人。回首:回头。
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语带双关。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澹荡摇空碧。”“澹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孤山寺中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前解如写美人,后解如写美人影。金雍补注:五是海,六是宫,然而皆写影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孤山一路风景,即名画家亦不能到(“烟波澹荡”两句下)。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此篇章法又妙。上半是写“西湖晚归”,下半是写“回望孤山”;只“请君”二字是“赠诸客”也。其妙处在第八句与第一句相应,化实为虚;第七句与第二句相应,化板为活。五、六“烟波”即“柳湖”也,“楼殿”即“松岛莲花寺”也。以“澹荡摇空碧”之烟波,映“参差倚夕阳”之楼殿,即所谓“蓬莱宫在水中央”也。然此二句,乃是到岸以后回首望中所见之景,却先举在前,用“请君”字面轻轻倒结,不费半点笔墨,便觉空濛无际。呜呼!诗律至此,微矣,妙矣,岂复老妪之所能解哉!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句法挺健,由字法生新也。“重”字、“战”字、“摇”字、“倚”字俱下得警拔,遂觉全首生动,故曰炼句不如炼字。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有声画。
清代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非至西湖,不知此写景之工。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此题已如画,诗写景工而真,所以为佳。起二句点题。中四句小、大、远、近分写,皆回望中所见。却以结句回掉点明,复总写一句收足,所谓加倍起棱也。起不过叙点“归”字,而以密字攒炼出之。
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白居易[唐]

笙歌杯酒正欢娱,忽忆仙郎望帝都。
借问连宵直南省,何如尽日醉西湖。
蛾眉别久心知否,鸡舌含多口厌无。
还有些些惆怅事,春来山路见蘼芜。

西湖留别白居易[唐]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白居易[唐]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白居易[唐]

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
管弦三数事,骑从十馀人。
立换登山屐,行携漉酒巾。
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
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蘋。
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
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
彼此年将老,平生分最亲。
高天从所愿,远地得为邻。
云树分三驿,烟波限一津。
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浙右称雄镇,山阴委重臣。
贵垂长紫绶,荣驾大朱轮。
出动刀枪队,归生道路尘。
雁惊弓易散,鸥怕鼓难驯。
百吏瞻相面,千夫捧拥身。
自然闲兴少,应负镜湖春。

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白居易[唐]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赴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刘长卿[唐]

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
东西潮渺渺,离别雨萧萧。
流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
天涯有来客,迟尔访渔樵。

将赴湖南湖上别皇甫曾刘长卿[唐]

此去君何恨,南行我更遥。
东西湖渺渺,离别雨潇潇。
绿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
浔阳如枉棹,千里有归潮。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刘禹锡[唐]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今夜我们同游西湖,月悬天际,犹如金钩;沱江水畔,黄叶飘落。旌旗仪仗围绕着西湖驻守待命,而主客二人的游船却在湖心随水流任意漂行(随波逐流)。用尽目力远望四方,不禁回想起我们从前的交情。(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是)因为我们之间心灵早已相通,如同交往多年一样。俞伯牙钟子期因琴声互为知音的故事已经是消逝很久的往事,只有那松涛阵阵,依旧传达着秋天肃杀的悲凉韵意。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朱庆馀[唐]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
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
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许浑[唐]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移居西湖作二首齐己[唐]

火云阳焰欲烧空,小槛幽窗想旧峰。
白汗此时流枕簟,清风何处动杉松。
残更正好眠凉月,远寺俄闻报晓钟。
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

移居西湖作二首齐己[唐]

官园树影昼阴阴,咫尺清凉莫浣心。
桃李别教人主掌,烟花不称我追寻。
蜩螗晚噪风枝稳,翡翠闲眠宿处深。
争似出尘地行止,东林苔径入西林。

春日西湖作齐己[唐]

一水绕孤岛,闲门掩春草。
曾无长者辙,枉此问衰老。

题汉州西湖严公贶[唐]

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
珍木罗修岸,冰光映坐隅。
琴台今寂寞,竹岛尚萦纡。
犹蕴济川志,芳名终不渝。

离岐下题西湖吴融[唐]

送夏迎秋几醉来,不堪行色被蝉催。
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
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
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

陪杭州郡使燕西湖亭张祜[唐]

小亭移宴近云端,十里山图马上看。
青壁远光凌鸟峻,碧湖深影鉴人寒。
诗成病愈生犀角,酒引娇娃活牡丹。
归去不须愁暮雨,高唐神女属仙坛。

题灵岩寺张祜[唐]

北寺三年别,西湖十里程。
山门桥上转,石路阁中行。
地入千重险,江分一面平。
引藤闻鼠乱,窥洞见龙惊。
嶂月排檐出,屏风倚槛成。
猿寻青壁过,树绕碧崖生。
小殿灵云影,高廊下水声。
何当还梦谢,尽我一诗情。

赠赵侍御张说[唐]

禄放迹异端,偏荒事同蹇。苟忘风波累,俱会云壑践。
险式压西湖,侨庐对南岘。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卷。
山势远涛连,江途斜汉转。坐啸予多暇,行吟子独善。
并辔躧郊郭,方舟玩游演。虚声万籁分,水色千里辨。
不知岸阴谢,再见春露泫。绿壤发欣颜,华年助虫篆。
上世时难接,古人情可选。泊渚烦为媒,多才怨成褊。
长沙鵩作赋,任道可知浅。请从三已心,荣辱两都遣。

重别西湖李绅[唐]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忆西湖双鸂鶒李绅[唐]

双鸂鶒,锦毛斓斑长比翼,戏绕莲丛回锦臆。照灼花丛两相得,渔歌惊起飞南北。
缭绕追随不迷惑,云间上下同栖息。不作惊禽远相忆,东家少妇机中语。
剪断回文泣机杼,徒嗟孔雀衔毛羽。一去东南别离苦,五里裴回竟何补。

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李郢[唐]

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
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
斜汀藻动鱼应觉,极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
崖崩苇岸纵横散,篙蹙兰舟片段随。
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

汉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李德裕[唐]

丞相鸣琴地,何年闭玉徽。
偶因明月夕,重敞故楼扉。
桃柳溪空在,芙蓉客暂依。
谁怜济川楫,长与夜舟归。

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杜甫[唐]

旧相恩追后,春池赏不稀。
阙庭分未到,舟楫有光辉。
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
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杜牧[唐]

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诸侯杂佩环。
星座通霄狼鬣暗,戍楼吹笛虎牙闲。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
若念西河旧交友,鱼符应许出函关。

游西湖沈韬文[五代十国]

□□□□□□□,菰米蘋花似故乡。
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

题汉州西湖房琯[唐]

高流缠峻隅,城下缅丘墟。
决渠信浩荡,潭岛成江湖。
结宇依回渚,水中信可居。
三伏气不蒸,四达暑自徂。
同人千里驾,邻国五马车。
月出共登舟,风生随所如。
举麾指极浦,欲极更盘纡。
缭绕各殊致,夜尽情有馀。
遭乱意不开,即理还暂祛。
安得长晤语,使我忧更除。

题磻溪垂钓图罗隐[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乐游曲闽后陈氏[唐]

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
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平阳寓怀薛能[唐]

晋国风流阻洳川,家家弦管路岐边。
曾为郡职随分竹,亦作歌词乞采莲。
北榭远峰闲即望,西湖残景醉常眠。
墙花此日休回避,不是当时恶少年。

题汉州西湖薛能[唐]

西湖天下名,可以濯吾缨。
况是携家赏,从妨半驿程。
尝茶春味渴,断酒晚怀清。
尽得幽人趣,犹嫌守吏迎。
重餐逢角暮,百事喜诗成。
坐阻湘江谪,谁为话政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日红。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馀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纔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诚斋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倪其心、许逸民《宋人绝句选》:写西湖盛夏景色,一意衹写莲荷。……浓笔重抹,碧荷满纸,红蕖生辉……觉尺幅之间,气象万千,有吞吐万里之势。
爱新觉罗·恒仁《月山诗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杨诚斋《晚(按:应为『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诗。亦犹东坡《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之意。坊刻《千家诗》误以为东坡作。二如亭《群芳谱》亦沿其谬。《广群芳谱》亦未改正。又按《月令辑要》亦载此首,题曰:「苏轼湖上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蒙,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陈衍《宋诗精华录》:遂成为西湖定评。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
春题湖上白居易[唐]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天到来,湖面上像一幅图画。群峰围绕,水面平铺。
松树在山上排开层层翠色,月亮向波心点出一粒明珠。
绿色的毛毯绒头是抽长的早稻,青色的罗裙飘带是舒展的新蒲。
我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恋西湖。
[]:乱峰:形容山峰很多。西湖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葛岭等。乱,缤乱。
排:排列松树众多,故称“排”。
点:明月一轮,故称“点”。
线头:指毛毯上的绒头。
抽:抽出、拔出。
裙带:裙子上的飘带。
蒲:香蒲,湖上生长的一种水草。
勾留:稽留、耽搁。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馀情。”(《唐宋诗醇》)至于“言外馀情”是什么则要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馀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从艺术上看,《春题湖上》最精采的是中间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比喻的精妙,表现在比物与被比事物的密合无间上。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用碧毯细短的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飘拂的长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无不妥贴入微,真切动人。同时,诗人对湖上春光的珍惜与爱悦的感情,也在这几个比喻中自然地隐隐泄出。全诗由于有了中间这四句精当传神的比喻,一二句中的“似画图”才有了充实的具体内容,末两句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顺势推出。
“画图”二字是诗眼,下五句皆实写画图中景,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馀情。

下载手机版